|
王玉贵
立秋后的这个早晨,弥散着丝丝的凉意。市育英路上,车辆驰过,一如既往地演绎着奔波和浮华。路旁这家不足10平方米的“十字绣”小店,固守着一方宁静。每个游针走线者的脸上,写着“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神情。那一刻,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场景。我“看”得很清楚,那是坐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江南古镇的一个女子。门前山水沉默在夏日的无限慵懒之中,一切都那么恬然无声。那个女子轻蹙娥眉,沉浸在自己的刺绣世界。
曾经一度,我们再没有看到如此诗意的画面。刺绣离我们渐行渐远。针线穿过布帛的声音久违了,拈根细针的唯一机会,竟只是简单地钉个纽扣。“庸线懒针,几曾作女红?”
今天,幸亏我们还能透过十字绣来缅怀古时女子的情怀。
开店4年 刺绣成为她的伴侣
曾去过许多十字绣小店,大抵里面都有一个酷爱十字绣的老板娘,一边亲自给十字绣爱好者示范怎样构图怎样运用针线,一边还忙着向顾客推销挂在店内的自己的作品。那模样,纤巧柔弱;那诉说,轻言细语。颇有几分江南古镇刺绣女子的娴静。
这家最早出现在育英路上的十字绣小店也不例外。20多岁的“老板”冯娜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十字绣的由来。
[NextPage]
十字绣的雏形在我国,发源却在国外。早在公元4世纪,十字绣就从土耳其经由意大利在欧洲传播开去,很快在欧洲宫廷中风行,成为皇室贵族休闲娱乐的首选。后来逐渐传入民间,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我国的苏绣、杭秀、蜀绣等,程序非常复杂,远不及十字绣这样简单。只要你会钉纽扣,那么你就能绣十字绣。所以,十字绣也被称为‘傻瓜绣’。”
小店内的墙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十字绣成品和半成品,令人眼花缭乱。有长达几米的“巨幅”十字绣作品,也有普通相框般大小的十字绣小图;有可爱的十字绣卡通抱枕,也有更多的半成品小装饰。小小的店铺仿佛就要开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
“我从2005年就在这里开店了,是这条街上的第一家。”冯娜说,当时父母都很反对,但她仍然用对刺绣的热情坚持到了现在。如今,店里的常客已经有100多人。两年后,这条街上就陆陆续续开起了很多家她这样的店铺。“其实,南充第一家十字绣是2002年一位重庆大姐在当时的‘诺玛特’超市旁开的。”
冯娜从小就十分喜爱手工,儿时就爱彩色折纸,卡通画之类的。而让她真正爱上了十字绣,继而决定开办这家十字绣店铺的,却是因为老公送给她的一个礼物。“我想把十字绣蕴含的快乐作为投资,带给所有爱手工的人。”
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最初看到的那幅十字绣画面,冯娜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他从深圳给我带回来一个十字绣抱枕,抱枕上是一幅卡通画—— 一个小孩坐在澡盆里洗澡,旁边还有一只小鸭子,色彩十分漂亮,真的好可爱。开店4年,我便没有哪一天离得开十字绣。”在冯娜店里的桌上,我看到了一幅尚未完成的十字绣:几支粉色的梅花,色彩深深浅浅错落有致,枝头折回风趣盎然。冯娜说,这幅十字绣有一个十分诗意的名字——《暗香疏影》。
六旬老人为亲情绣出美丽
在冯娜小店的常客中,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刺绣功夫特别好,绣得也特别精巧,她的十字绣作品总是引来大家的艳羡。可人们怎么都不会想到,写满和蔼和开朗神色的老人,却因为患有心脏病,而不得不凭靠着心脏起搏器维持心脏的跳动。
老妈妈姓吴,家住市北干道附近。吴妈妈曾在上个世纪当过知青,那时的她初发芙蓉,已经会绣很多老式的十字绣。“大都是一块白布、一根针,线的颜色不多,不过在当时已很奢侈。用扣眼绣、回针绣、法国结等一些简单的绣法就能做得很漂亮……”吴妈妈娓娓道来,“刺绣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大多数女子都会做的活路,不止是十字绣这种简单的,很多女孩子包括我都会蜀绣,色彩艳丽、针脚细密,却相当费时间。”
“2005年夏天的时候,我偶然进入这家十字绣店,就被牢牢地粘住了,一下子就把我年轻时代的刺绣回忆都勾起来啦!”吴妈妈说,那一瞬间,她像是找到了久违的知己一般,当场就买了一幅十字绣回家。
吴妈妈绣出的第一幅作品叫《富贵有余(鱼)》。那是一幅一米长的挂画,硕大的鲢鱼和鲜艳的牡丹竞相争艳,一动一静相得益彰。那幅十字绣挂画用了精致的满绣,比局部刺绣更加复杂也更需要耐心。“那幅画真是漂亮极了!气势也很宏大,还是小格满绣,比一般十字绣都难。没想到吴姨的第一幅作品就这么惊艳,当时就让我眼前一亮。”冯娜言语里流露出钦佩。
“那幅挂画至少值千元,但吴姨说什么也不肯拿出来卖,而是把挂画送给自己的子女,不仅是对家庭幸福的寄托,更是表达了老人对儿女的一点心意。”冯娜说,吴妈妈常常来店里小坐,交流绣艺、拉拉家常,“自开店以来,她就不间断地来买十字绣,绣完的成品却从不送来代卖,而是全部送给了亲戚朋友。”
2007年秋,很长一段时间吴妈妈都没有来小店,令冯娜深感奇怪。“终于有一天吴姨来了,她告诉我,自己差点儿就没命了!有一天心跳骤停,于是就安装了起搏器。”
如今,平日里绣十字绣已经成了吴妈妈的一种生活方式,看着她完成一幅幅作品后的那份成就感带来的喜悦,每个人都能从中分享到生活的乐观和坚韧。
男儿“刺绣”不逊巾帼
我曾经有些没有缘由地认为,针线这般细活,大抵只有女人有这样的细腻,这样的耐心来做。可在拜访一位年轻“绣娘”时,她却笑着地告诉我:“绣郎”其实大有人在。
前来冯娜的小店买半成品十字绣的顾客中,三三两两不乏男性。“原先知道一位姓江的退休男教师,闲在家8个年头,后来特别痴迷十字绣,他老伴为此还很有意见。”
[NextPage]
去年暑假,一位40多岁的男士来冯娜店里,据说,他是外地来南充打工的,平日上班很闲,总想找件打发时间的事情来做。第一眼看到店外挂的一幅《冰与火》十字绣就喜欢上了,买下来又嫌贵,于是决定亲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