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侯翠霞在家中擦拭刚装裱好的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
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王丽丽) 坐在绣架旁,侯翠霞戴上那副为十字绣配的老花镜,轻轻捏起绣针,穿针引线,绣手灵活地在布匹上下翻转,这双巧手,绣出了两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
53岁的农妇侯翠霞,六年来,凭借一双巧手和慧眼,沉浸在穿针引线的快乐中,用十字绣绣出了多彩的晚年。
8月25日,记者来到新市区奥林小区侯翠霞家中,她正在绣着《十八仕女图》。她说,2004年,她和丈夫从巴里坤县周边的农村搬家至乌鲁木齐,“刚来城市,没几个熟悉人,我觉得孤独,就想找点活计打发时间。”
2004年,侯翠霞了解到了十字绣。当时她在小区附近一家店看到别人绣的十字绣很好看,就买了一幅自己绣。
侯翠霞说,她曾经是村里的绣花能手,但初次接触十字绣,因不识字,每次看图,手中细小的针线都不听使唤。
侯翠霞的爱人魏建中说,为绣第一幅十字绣,她数次找店主请教,店主都有些不耐烦了。历时两个月,侯翠霞绣出了她的第一幅十字绣,那是一幅郁金香图。
侯翠霞越绣越有劲。从简单到复杂,先后绣了《花开富贵》、《梅兰竹菊》、《向左走向右走》等七八幅十字绣。
“绣小的不过瘾,我就想绣一幅大的。”侯翠霞说,她听别人说,《清明上河图》难度大,“我就决定挑战下自己。”
2008年2月,侯翠霞在一家十字绣店花了1000多元钱买了《清明上河图》的材料。
她想出各种办法,首先化整为零,把偌大的十字绣分成多个局部来绣。怕绣错颜色,侯翠霞买来不同颜色的笔区分。担心面对一大块颜色混杂的图纸会看花眼,她又掏空一块复写板遮挡部分会干扰视线的图纸。
就是这样一针一线,经过两年零四个月,她终于完成了《清明上河图》。记者看到,这幅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的作品,需要三十多种颜色的线,以黄、绿等相近色为主,绣的时候容易混淆,底布上标注走线的尺寸格子也特别的细密。
侯翠霞说,一些细微处绣一针就要换线,工作量相当大。她说,绣这幅《清明上河图》,她每天窝在客厅绣,一绣就是七八个小时。
魏建中说,侯翠霞一绣就是数小时不间断,经常听到她喊眼睛痛,“我就骂她,让她别绣了,可她说,她喜欢,我就没办法了。”
侯翠霞说,家人都说她上瘾了,常常忘了时间,夜深人静也不知道困。“看着自己的绣品,我就跟见着自己的孩子一样高兴。”侯翠霞说,现在,侯翠霞又拿起了针线,她要挑战一幅长约四米五的《琴棋书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