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十字绣专题 > 十字绣新闻 > 正文
楚绣新创的技法准备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十字绣专题-十字绣新闻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今年七月,经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评审委员会审定,现年63 岁的荆州区八岭山镇马店村王孝珍老人,荣获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

        这位祖祖辈辈生活在楚故都纪南城的农家妇女与楚绣结下不解之缘,还与其母王美秀有关,王美秀虽一生务农,但颇擅长民间“锈花”工艺。童年时的王孝珍,总是看到母亲在小孩穿戴的帽子、褂子、鞋子、袜子等小物件上绣花,非常漂亮。母亲不在的时候,她就从“鞋篮子”里弄一些土布碎料,学着妈妈的样子“绣”几针。长大后,母亲开始教她学习“绣花”的基本功,她对绣工情有独钟,天赋很高,几年后便掌握了楚绣的许多技法。嫁到婆家后,婆婆任作凤也是绣花的行家,王孝珍在绣花过程中,凡遇到难题,都要请教婆婆。

        “绣花布拿在手上,先要看懂布上画的花、鸟、草、虫是怎么画的,比方说喜鹊登梅,要揣摸喜鹊站立或飞翔的姿态和神韵,用不同的颜色和厚薄不同的针法把喜鹊的眼睛、嘴、爪子、羽毛展现出来。”婆婆把自已对绣花技巧的理解,一一传授给她。

         婆婆说,会绣花的人绣出来的花象皮板,布洗烂了花都洗不烂。在婆婆的细心传授下,王孝珍掌握了龙凤、鸳鸯等动物传神绣法,在村里的绣花女人中小有了名气。

         据传楚绣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中期至战国初期,楚国的丝织业足以代表当时我国丝织品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汉以后,楚绣逐渐演变成汉绣,经长江水道传至武汉。而传统的楚绣工艺,在古纪南城的民间仍广为传承,但是现在世面上已经很难再见到楚绣作品。

         面对街面上“十字绣”的兴起,勾起了年过花甲的王孝珍重拾“楚绣工艺”的欲望。终年针不离手的她将四十多年来积累的楚绣工艺尽情展现,但仍觉“功力”不够,要想完整传承楚文化的这一艺术瑰宝,60 多岁的王孝珍又拜荆州汉绣唯一传人张先松为师,学习汉绣技艺,同时又多次到荆州博物馆观看出土的楚绣实物,在楚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她自已独特的“平针皮板嵌线绣”技法。其作品保留了楚绣的一些基本技法,先虚出绣纹轮廊内的局部块面,再以密集的满绣填充块面,最后以嵌线点睛,其色调浓艳、华丽多彩,既保留了楚绣极富装饰的特点,又有立体感强、栩栩如生的现代审美意韵,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精美楚绣工艺。

       “我年岁已高,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我多年实践摸索出的这一新创的技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青人,让它得以延续和传承。”

        王孝珍对楚绣的演绎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现已完成各种绣品80 余件,当前正在赶绣大型绣品“金陵十二钗”和“虎座鸟架鼓”,为把楚绣这一新创的技法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准备。

来源:楚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