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张浩,他给我的印象是一脸秀气。妻子在十字绣店铺里招呼客人,他在绣架上为顾客作示范,手中的针线来回穿梭于绣布之上,让人禁不住感到疑惑:本来是女性的“专利”的十字绣,如何让一个大男人如此痴迷呢?
今年41岁的张浩,家住竹山县麻家渡镇柿树坪村,以前干过农活,当过服务员。1999年,他和妻子曹武梅到珠海一家针织厂打工,闲暇之余,夫妻俩看到很多人非常钟爱十字绣,张浩就对妻子说:“我们不能一辈子在这里打工,要学一门手艺防老。”于是,他每天下班后陪同妻子为十字绣店的老板打工,不要报酬,惟一的条件就是让老板把绣技传授给妻子。聪慧好学的妻子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经过几年的打拼,夫妻俩有了些积蓄。2007年,他们回到竹山,在城关镇广场步行街租了一家门店,开始经营十字绣的生意。
本来开店的是妻子,没想到最后染上“绣瘾”且“不能自拔”的,却是此前从未拿过针、引过线的男子汉张浩。
男子汉迷上十字绣
刚开始,张浩在店里负责进货、介绍产品、招呼顾客,并不动手操作绣针,可他每天看到的是绣针、绣线和绣布,听到的是妻子向顾客讲解十字绣的技法,就连夫妻俩平日闲聊,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时间一长,张浩从中看出了一些门道,就忍不住拿起绣花针。
第一次捏绣花针的时候,张浩发现自己粗糙的大手竟然捏不住这个小玩意儿,显得笨手笨脚。好不容易捏住了针,可费了半天劲也无法把针准确穿进绣布上的小孔里。他边绣边琢磨,在妻子的鼓励下细致地穿线、配色、看图。没多久,张浩的动作看上去有板有眼了。6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张浩的第一幅作品——《迎客松》问世了。他这一绣,便一发不可收拾。
一丝不苟沉醉其中
“他在店里绣,回到家里也绣,绣到晚上12点多了,才在我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放下绣针。”妻子曹武梅夸奖张浩说,“他的绣品不仅正面绣得平整,背面也很规矩,花色搭配也很协调。”
为了不让作品因自己一时的“疏忽大意”而错位失色,张浩总是先看图,再定位,后出针,一丝不苟。三年里,张浩先后完成了20多幅绣品,有《花开富贵》、《摇钱树》、《招财进宝》、《家和万事兴》以及田园风光、山水字画、水果静物等。其中,工作量最大、难度最高、最得意的莫过于绣品《荣华富贵》,光各式各样的绣线就达80多种,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为了力求作品精细、逼真、传神,从看图、定位,到穿针、引线,张浩一边请教妻子,一边自己琢磨绣法,往往是白天绣,夜里想,就连晚上做梦说的都是“绣线”、“绣针”之类的梦话。
去年10月,一位在山西开矿的竹山籍老板买走了《迎客松》和《荣华富贵》两幅十字绣。张浩拿着卖十字绣所得的3.2万元钱,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希望有人推销竹山的十字绣
如今,张浩的十字绣店铺已小有名气,上门求教、学艺的人络绎不绝。有时,他还根据顾客的需要,登门细心指导,不厌其烦地手把手示范。正是凭着这股热情,店里的十字绣半成品月销量由当初60余件上升到现在的200余件,每月营业额超过万元。在张浩的带动下,竹山县城有不少女性甚至男性加入到十字绣的队伍里。
张浩说,这些居民绣十字绣,主要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修身养性,自绣自赏。随着十字绣爱好者数量逐渐增多,绣品会更加丰富。十字绣在沿海一带和大中城市非常走俏,目前在竹山,还没有其他人出面经营十字绣产品。他希望有中间商把竹山的十字绣产品介绍出去,形成山区特有的十字绣产品市场,以此带动一部分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