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阿婆正在绣《沁园春》。
十字绣本该是花季少女的兴趣爱好,绣个小玩意儿送给心爱的男生表心意。在镇海骆驼街道南一社区,有一位73岁的吕爱银阿婆,对十字绣有着特别深的感情,这也成了她晚年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爱好源于偶然机会
吕阿婆向来喜欢手工,前些年孙子还小,儿子媳妇工作忙,她帮忙带小孩。现在孙子上高中了,没事了,就重新拾起了旧爱好。第一次接触十字绣是在前年,那时她偶然在店里看见一群年轻女孩正在跟老板学习十字绣,她便凑上去看。由于手工基本功扎实,她一看就会。于是她立马买了布和线,回家自己绣起来了,先后完成了《梅兰竹菊》、《老虎图》等作品。“那时基本没有老年人绣十字绣,但我觉得年轻人能做的我也可以做!”阿婆笑称自己是个“时尚老太”。
阿婆的家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手工艺作品,大至墙上的大幅十字绣,小至角落里的毛线花瓶套,一针一线充满了阿婆对生活的热爱。其中让她最自豪的作品当然要属那幅长3米、宽1.4米的《金陵十二钗图》,她曾凭此作品获得晚报活动“发现晚霞之美 寻找年轻态老人”的“最佳巧手老人奖”。吕阿婆告诉记者,这幅作品一共用了113种颜色的线,为了买到这些线,她在镇海的各个市场里一家家比较后发现,价格普遍较贵,最后还是拜托朋友网购了近两公斤线。
《金陵十二钗图》的成功,让吕阿婆信心更足了。在卧室里,记者看到了吕阿婆的新十字绣作品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沁园春》,毛主席苍劲有力的毛笔字,在吕阿婆的针线下显得越发生动了,白底黑字,落落大方。
老伴和儿女齐支持
“我能完成这么好的作品,多亏有家里人的支持!”阿婆说,整整7个月的日子里,自己每天要绣上10多个小时,自然没有时间买菜做饭。于是,老伴方老伯就担当起了这个重任。他每天做好饭后喊正在刺绣的老伴吃饭,可有时候竟然因为太专心而没听见。一顿饭,方老伯要喊好几次,不过对于这些,他倒是一点都不介意。
除了老伴,吕阿婆的儿子和女儿也很支持母亲的爱好,带母亲买材料、参加比赛,凡是能帮上母亲的,他们都义不容辞。为了感谢儿女们,吕阿婆把《金陵十二钗图》等作品装裱了一下,送给儿子挂在了家里,而女儿家里也都有母亲的作品。“他们喜欢我的作品我更有动力了,我希望他们好好收藏着,以后可以用这些作品纪念我这个母亲。”
兴趣让生活更美好
阿婆性格活泼开朗,去年看世博,因人太多进不了中国馆,没能看到原先计划好想看的《清明上河图》,为此她遗憾了好长一段时间。回到家中她有了一个想法,既然看不到,就自己绣一幅吧,她准备马上开始绣另一幅大作《清明上河图》。
除了十字绣之外,阿婆还经常编织毛衣、帽子、虎头鞋等物件。平时去商店发现好看的衣帽,她都会上前研究织法针法,然后回家织,身上的毛衣就是自己的作品。同时她还自己设计图案,专业的格纹纸上画满了阿婆的设计。香港回归时的紫荆花、世博吉祥物海宝等都成了她灵感的来源。
阿婆说,自己从小就酷爱画画和手工,美术课分数特别高。但因为儿时家中条件差,只读到小学毕业。现在把小时候的梦想实现了,心里特别高兴。“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关键要靠自己去寻找,只要你找到了,生活就会充满乐趣!”阿婆经常这样劝告身边的邻居和子女,希望他们也能找到一个能让自己用心投入的爱好,分享自己正在感受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