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顺义区赵全营镇红铜营村妇联主任孙亚荣比往常更忙了。大清早就从家里赶往村委会办公室,登录新浪微博更新博文、查看产品评论以及是否收到私信。自从本月初开通“红绣满园”微博后,她现在最惦记的就是给村里妇女们编织的十字绣找到更多销路。
“微博是个好东西,既能吆喝咱的产品,还能更快地带来人气。”孙亚荣早在今年3月初,就开通了新浪博客,介绍村民们十字绣最新作品以及常见绣法,7月4日又开通了微博。昨天,就在跟记者说话的10分钟工夫,她边拍照边上传,数条微博已经共享到网上。为了随时随地浏览、更新,她还将微博与自己的手机绑定。
农民开微博,为的是找市场
孙亚荣清晰记得,开通微博不出1小时,就收到一条私信:如今农村人也玩起微博,够时尚的嘛。“‘红绣满园’不属于我个人,它的开通就是帮助村里妇女们销售自产的十字绣。”孙亚荣毫不讳言新建微博立足于“找市场赚钱”的定位。
在红铜营村妇联办公室,记者点击打开了“红铜营十字绣《红绣满园》”的微博链接,“富贵有余”的针织现场、村里自办十字绣展的一等奖作品、参加北京市第七届农民博览会现场……近20条博文里全部是十字绣作品展示和相关活动介绍。“我们尽量每天都上传几幅村民自己编织的优秀作品或文字介绍,有可能的话,我们还考虑上传视频信息。”孙亚荣说,尽管开通时间还很短,已有中间商和消费者致电或发信息要求进一步沟通。
“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据孙亚荣介绍,此前村民杨海伶的《珍爱永恒》卖出700余元,张红梅的一幅作品也以3000元成交,而一位不愿具名村民的作品更是卖出15000元高价;某画家也曾委托村里将其20幅油画全部转化为十字绣作品。
迷上十字绣,“咆哮姐”安静了
40岁的樊建平是村里针织十字绣最多的,她目前已织出近30幅作品;习惯“大制作”的李淑芳不少作品长宽都在2米左右,其《弥勒佛》估价万元待售。她俩同为红铜营村十字绣百人妇女团队成员。而在3年前,全村仅有两三人将此作为打发闲暇的消遣。
改变缘于村里一次入户走访。“最初的想法就是让大家有事可干,总好过玩牌、背后说人闲话。”然而,后来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孙亚荣的想像。曾落得“咆哮姐”称号的杨海伶以前常与邻里吵架,针织十字绣让她养足了耐心,再无闲心争吵。李淑芳则笑言自己完全“上瘾”了,绣完鼻子后还想着再把眼睛绣出来看看啥模样。“感觉像孩子们玩网络游戏一样在‘闯关’。”据了解,村里外来妇女也学起了十字绣。
起初,十字绣大多只是自用或当做礼物赠送亲友。在渐成规模后,村里开始考虑将产品推向市场。据了解,他们曾走访过顺义区博联小商品市场,希望借助他们的平台销售自家十字绣。“进场费昂贵不说,我们产品的价格还被压得很低。”早些年接触过电脑的孙亚荣最终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上。
大学生村官,支招当智囊
“大家内功修行得差不多了,现在关键是打通外销渠道。”孙亚荣介绍,村里正在筹建“巧娘工作室”,准备将针织十字绣的妇女们集中起来交流、培训。
能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的微博营销无疑是条捷径。“十字绣属于文化产品,销售更讲究品牌。对于那些买织物家用的人,利用微博发布信息尚属合适,但要上档次,进而提升文化附加值还需要动脑筋。”某品牌策划师为他们支招。
大学生村官、村支部书记助理王永明当起了“智囊”,他正在考虑加入相关QQ群,到人人网等论坛发帖等。而早在开通微博前,红铜营村就已打算推出一系列动作扩大其影响力。如准备通过微博展示编织一幅好作品的全过程,包括选材、布局和针织手法区别的介绍,“巧手男”加入编织行列也是一个待启动的“噱头”。此外,他们还打算邀请十字绣传承人和业内高手亲临品鉴、指导,以及在全市范围举办现场秀技艺等,而这一切都会通过微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