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少数民族裤子的肥瘦短长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从实用的角度讲,裤子是比裙子还显得重要的下装。至少,在我国,各民族男子都穿裤子,相当多的妇女也穿裤子。



  从形式多样的角度看,裤子好象比不上裙子,不象裙子那样多姿多彩,鲜艳夺目。



  然而,裤子也有不同的式样和色调。不同的民族所穿用的裤子大不相同,就是同一个民族,也有穿不同裤子的。我国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彝族就是如此。



  彝族男子所穿的裤子,形制多样,因地区和支系的不同而式样各异。总的来看,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四川、贵州和云南操义诺方言的彝族男子穿称之为“大裤脚”的肥大长裤。这种裤子多褶宽大,两脚并排时犹如穿着裙子,裤脚缝有镶边。操圣乍方言的彝族男子穿着称之为“中裤脚”的均匀裤,大小造中,上下均匀。以黑、蓝色为多。操所地方言的彝族男子穿着称之为“小裤脚”的瘦小裤,又短又小,几近于“半截裤”。



  如果说彝族男子的长裤以式样繁多、肥瘦不一著称,那么一些不穿裙子的彝族支系妇女,却以自己所穿的肥裤的色彩和图案取胜。红河上游元江南岸的彝族妇女,穿右衽宽长上衣和肥裤,衣裤都镶有鲜艳的花边,上下形成自然对称花纹,色彩协调,十分引人注目;金、红、紫、绿等颜色的花纹图案,把彝族妇女打扮得五彩缤纷,花枝招展。对此,她们还有一个传说,很早以前,彝族妇女也和哈尼族、瑶族妇女一样,穿的是黑、蓝色衣裤。那时,红河县宝华地方,有一个十分能干美丽的姑娘,爱上了一个勤劳勇敢的青年,可姑娘的爹妈却又答应把姑娘嫁给一个富人的儿子。聪明的姑娘在赶制嫁衣的时候把衣裤镶上了花边,绣上各种美丽的图案。到富人家来抢亲的那一天,她把伙伴们邀约在一起,把镶花边的衣裤都穿上,而且在额前披上“刘海”。抢亲人在花花绿绿的人丛中认不出哪一个是新娘,只好扫兴而归。从此,彝族姑娘穿上了鲜艳的镶花边衣裤;镶花边的长衣肥裤成了她们追求美满婚姻的象征。



  与彝族的情况相似,云南哈尼族所穿着的裤子也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当然,彝族三种裤子的区分主要在于肥瘦,因而区分出的是“大裤脚”、“中裤脚”和“小裤脚”。哈尼族裤子的不同主要在于长度,因而区分出的是长裤、半截裤和短裤。哈尼族各个支系的男子以及红河地区的哈尼族妇女,下身穿长裤。平时穿的长裤多系黑、蓝色;盛装时的裤脚还镶有花边。墨江一带的哈尼族妇女穿的是不长不短的半截裤,长及膝盖,多半用自织自染的土布缝制,蓝、黑色。哀牢山南段红河县浪堤乡和大羊街乡一带的哈尼族叶车人,妇女下穿紧身短裤,无裤脚,近似游泳裤,以致全部大腿都裸露在外,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上山干活,都无例外。叶车姑娘的短裤十分考究,用靛青小土布亲手精心制作而成,以紧勒臀部并显出臀部原形为美。短裤分两种,即“拉八”和“拉朗”。两种短裤裤腰处前后钉有四股绳绳带,以为裤带。前两股长至一公尺多,可以在腰上缠绕数道。后两股略短。“拉八”短裤缝制得极为精致,多褶折,裤口紧贴臀部向外例卷而上,再别向里面,使原布口不可见,呈“人”字形,有的竟连叠七层,就象穿着七条短裤。“拉朗”短裤不卷裤口,无折褶,较简单,多系妇女平时穿着用。有的叶车姑娘还常在裤带顶端结上用各色丝线制作的小彩球,以为装饰。可以说哈尼族叶车姑娘的短裤,是我国少数民族最有特色的下装之一。



  我国南方夏季气候炎热,冬天也不甚寒冷,尤其是云南,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使得少数民族中穿着半截短裤的占了相当数量。除了上面所说的哈尼族外,傈僳族男子和不穿褶裙的女子均穿半截裤,裤长及膝,多为蓝色或黑色;西盟佤族男子穿黑色半截裤,裤腿短而且宽,夏天干脆在腰上缠一布带,呈”丁”字形往胯下兜一布块,再从后面用腰带系住;景颇族男子穿的是短而肥大的统裤,裤脚边沿有绣花;德昂族男子裤子长不及小腿,但较肥大,也勉强可称半截裤;阿昌族妇女的裤子比男裤短;但却十分肥大,呈长筒形;怒族的短裤较特殊,用自织麻木缝制;独龙族的短裤也是用麻布缝成,且比怒族麻短裤更短,只能称为裤衩;基诺族男子既穿长裤又穿短裤。



  在云南之外,我国少数民族中,广西“白裤瑶”的短裤也很有特色。“白裤瑶”是瑶族的支系之一,生活在南丹县大瑶寨一带。当地的瑶族汉子大都穿白色裤子,长度仅及膝盖。在裤管近膝盖处,绣竖直而长短不一的红色花纹,一共六条,其含义尚待研究,但作为其服饰的本民族特点是无疑义的。



  在我国北方,气候条件和南方大不相同,尤是冬天要寒冷得多,同时夏天也短暂得多。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生产和过生活,当然不能象南方少数民承那样穿半截乃至很短的短裤,裤料也不能仅只用棉布、麻布之类。总的来说;北方少数民族多穿又肥又大的长裤,除了用棉布缝制外,还有用皮毛、棉絮的。同时,为了便于在冬季御寒或在必要时塞进靴统,一般都用带子把裤脚扎紧,使其呈“灯笼裤”的样子、如朝鲜族男子的长裤,就又长又大,裤脚还用带子扎住。达斡尔族或是穿皮衣皮裤或是穿棉衣棉裤,裤子为白色。鄂温克族穿的也是皮长裤,多用羊皮缝制。鄂伦春族的长裤用兽皮做成,多为白皮。西北回族的长裤也又肥又大,中老年扎裤脚,年轻人则不扎。柯尔克孜族穿长宽脚裤,用布条绒或皮缝制。锡伯族长裤无论男女均把裤脚扎起来。塔吉克族穿皮制长裤,本民族语“但包”。塔塔尔族的长裤稍有不同,其特点是宽裆紧腿从装饰和观赏的角度看,北方少数民族的裤子不象南方少数民族的裤子那样“花俏”,多有镶边或刺绣,但也并不是一无所有。青海土族的宽腿长裤就很有特色,可以称为“两截裤”。土族裤子用两种颜色的布料做成,以膝为分界,膝上一种,膝下一种。土族两截裤的不同颜色还是区分结婚与否的标志:少女裤子时下半截用红色;婚后妇女裤子下半截用蓝色。



  为了适应北方的气候回适应多样多变的自然条件,为了方便生产和生活,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创制和穿着颇有特色的套裤。所谓套裤,即只有两个裤管,而无裤头和裤裆。需要时将裤管套到已穿着的长裤外面,用带子系在臀部上即可;不需要时脱下,洗涤也非常方便。东北的满族,无论男女都穿套裤,扎裤脚。赫哲族、鄂温克族穿皮套裤。东乡族穿棉布套裤。哈萨克姑娘爱穿布的绣花套裤。这当中,最有名的是赫哲族的鱼皮套裤和东乡族的绣花套裤。



  赫哲族生活在祖国东北边疆的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是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和使用狗拉雪橇的民族,因而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鱼皮部”和“使犬部”。从八岔以下至黑龙江下游的赫哲人,很少用兽皮做衣裤,而多用鱼皮。鱼皮揉制后用各种野花染色,用鱼皮线缝制成各种衣裤,具有拉力强、耐磨损、不透水和新奇美观的特点。尤其是他们的鱼皮套裤,有的上端为齐口,有的则是斜口,裤脚下沿镶黑边,妇女穿的还绣上花纹,非常美观实用,是捕鱼、狩猎或从事其他户外劳动的好衣着。



  甘肃宁夏一带的东乡族,是一个十分爱美的民族,善于描花绣朵。虽然因为他们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新教不提倡妇女穿花衣服,但她们却仍然在一切可能的地方显露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对美的追求。东乡妇女除穿长裤外,一般还穿套裤。套裤裤管滚两道绣花边,裤管后面开小叉,用飘带束住,显得美观利索,漂亮方便。



  我国少数民族的各式裤子,已经基本上可以代表世界少数民族裤子的不同类型。



  从兜裆布发展起来的各式裤子,其功能决不仅仅在于御寒,还在于遮羞,在于作为某种性意识的标志。当男人在社会中已经取代女人而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这一点又和阶级的统治结合在一起以后,遮羞也就发展成为对女性贞洁的要求,兜裆布和各种裤子中也就出现对女性某些部位作 “硬性保护”的极端变种——贞洁带和紧身褡。在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史料中,虽然也有某些民族的土司、头人等享有“初夜权”和对不贞女人实行严厉惩罚的记载,但我们至今在国内未见到关于贞治带和紧身褡之类“服饰”的文字或实物资料。相反,这种遮羞板和兜裆布的可怕“变种”,在世界一些民族中时有流行。中世纪过后,它甚至广泛流行在欧洲的一些“先进民族”中间。 欧洲的贞洁带和紧身褡,按照布雷多克的描述,是这样的:“‘贞洁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天鹅绒包裹住一条铁箍制成的护带,铁箍正面安装了一条弯曲的象牙板,它能遮住阴部,而且‘仅留出很窄的缝隙,这样既能防止女子进行非法的性交,又不会妨碍她们正常的生理功能’。这种‘贞洁带’仅能防护身体正面的部位,可能是十七世纪采用的一种护腹带。另一种是产生于同一时代的更为精致的‘紧身褡’,意大利人经常把‘贞洁带’做成这种样式。德国人有时也仿效意大利人的做法。这种‘紧身褡’由两块精雕细琢的铁片组成,两旁用铁链相连;铁片上镶嵌着金质的装饰品,看上去十分精美。这种‘紧身褡’把整个臀部的前后面都包住了,而且用锁锁住,钥匙都由丈夫保管。” 当然,贞洁带和紧身褡并不是真正的“裤子”。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极端变种。透过它,可以清楚地看到从遮羞板和兜裆布到丰富多彩的裙子和裤子的另一个方面的社会文化内涵。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