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头巾、头帕一样,我国少数民族的帽子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的帽子,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同时又都是服饰的组成部份,具备一定的装饰效果,以满足于北方南方不同生活的需要。总起来看,中国少数民族帽子的用途和功能有这样几种:御寒,挡雨防虫遮阳;伪装;礼节表示;宗教信仰;装饰美化。当然,这六种用途并不是截然可分的,往往互相包容与交叉,甚至合而为一。
我国北方冬季气候严寒,少数民族又多居住在江边、草原、高原地带,因而他们冬天所戴的帽子也就要求有较好的保暖性能。为适应这一要求,北方少数民族的帽子多用皮毛、毡、氆氇等制作,而且一般有帽耳,便于保暖御寒,挡风护耳。满族圆顶帽、赫哲族和鄂伦春族的狍皮帽、蒙古族的“四片瓦”帽、达斡尔族的狍头皮或狐狸皮帽、土族的毡帽、撒拉族的羊羔皮帽、裕固族的白毡帽、哈萨克族的三叶皮帽、塔塔尔族的黑色卷毛皮帽和各式戴帽等,都是保暖性能较好的帽子。
冬天,蒙古族戴尖顶卷沿皮帽或“四片瓦”皮帽。两种帽子都用羊皮制作,讲究一点的用狐皮、貂皮或其它兽皮。所谓“四片瓦”,即帽子四周有四片方形皮毛,可以放下来护住双耳和脖颈。土族冬天也戴蒙古族式的“四片瓦”皮帽。
哈萨克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因地区与部落的不同而不同,但以“三叶”皮帽最著名。阿尔泰地区的克勒衣部落,冬季戴的就是“三叶”皮帽。这种帽做工精细,用料讲究,多用羊羔皮、或狐皮作原料,并用红色、紫色、黄色缎子作面子,左、右、后三面下垂,故称“三叶”帽。帽顶饰以澳毛制成的缨。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冬季戴一种叫“标尔克”的圆形皮帽。乌鲁木齐地区的哈萨克族,属克勒在部落的“三叶”帽较高,乃曼部落的要低一些。
塔吉克族冬天的帽子高筒,圆顶,帽上绣有数道细花纹和一道宽花边,绒布作面,羔皮为里。成年男子一般戴黑绒圆高筒帽,帽内是黑羔皮;青少年则戴同样的白色帽。遇到风雪时,可以把帽边拉下紧紧遮住双耳和面颊。
各式藏帽都很有特色。冬天,藏族所戴的帽子都用皮毛、棉絮或氆氇制作,式样繁多:有喇叭形、直筒形、还有露出前舌或双舌的,其中有的饰以缕金。藏帽式样的特色是,毛长、帽大,和宽松的藏袍相配,给人以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
北方少数民族夏天戴的帽子、南方少数民族日常戴的帽子,包括多雨地区的斗笠篾帽,都后于挡雨、防虫、遮阳等用途的帽子。因这类帽子数量特多,只对某些特点突出的帽子略作介绍。
我国东北森林茂密,桦树很多,桦树皮可以剥下加工成各种器物,轻便美观,十分实用。赫哲人夏季经常戴桦皮帽,其形状与斗笠相似,尖顶大沿,既遮阳光,又能挡雨,帽上还饰有各种云卷和花纹。与此相似,我国南方的瑶族竟有以木头做帽子的。广西贺县上瑶女子长到十四五岁,便脱下西瓜皮形小帽,而戴木头帽。木帽扁圆形,上面和前后左右都盖有毛巾,多达20几条。加上丝线相带,重的可达七、八斤。裕固族妇女,有的还截用芨芨草编成的帽子。珞巴族戴藤圈帽。
拉祜族平时所戴的帽子——有的人称为“瓜皮帽”,但与汉族瓜皮帽不同——是用六至八片三角形的蓝布或白布缝制而成的,帽子的边口结一条蓝布边,顶端有一束约半尺长的线穗,既非常轻便、经济、实用,又相当美观并富有民族特色。与此相似,仫佬族青年男子也戴六片三角形穗青布缝制成的圆帽,形状象一个碗。故名“碗帽”、而仫佬族老人们所戴的碗帽却又与青年人戴的不相同,是硬壳平顶碗帽。
要说挡风遮阳、防虫防风,不能不提到基诺族和哈尼族叶车人的三角形风帽。基诺族妇女戴的披风式三角形尖帽,系由自织的麻布或土布制成,布上有竖线花纹。制帽时,用长约60厘米,宽约25厘米的方布对折,缠住其一边便可,戴时又在帽沿上折一厘米半的窄边。这种帽下垂至后,覆盖两耳。哈尼族叶车人的三角形风帽叫“帕常”,与基诺族风帽大体相似。叶车女子的风帽由宽约30厘米,长约60厘米的白布对折缝制而成,呈尖三角状,戴时将尖顶内侧正罩在头顶;头巾后尾部宽松略长,拔到双肩上;帽子正面稍后处钉一根白线带,绣着一排“火”形图纹。叶车女子生产劳动或聚会游玩都戴这样一项三角形风帽,而下身却仅穿短裤,别具风采。
说到挡雨遮阳,还不得不提到白族的麦杆草帽、傣族的笋壳小篾帽和瑶族的亮油蔑帽。大理白族妇女只要一闲下来,就动手用洁白的麦秸编麦秸辫,到一定的时候就把麦秸辫缝制成一顶顶圆圈的大沿草帽。近年来,大理草帽的式样日益多样化,有茶花帽、青年帽、礼帽、绣花帽、旅行帽等的区别。大理和下关之间的太和城成了远近闻名的“草帽街”。回族男女青年唱道:“大理下来草帽街,小妹我一见草帽喜心怀,买顶草帽头上戴,遮住脸儿哥来。”“大理下来草帽街,小哥我一见草帽喜心怀,我爱草帽编得好,更爱小妹好人才。”德宏傣族少女,常戴一种笋壳小蔑帽。蔑帽用竹蔑编成,中间衬以于笋壳,尖顶,刚能遮住傣家少公圆削的肩部,遮阳挡雨都行,却又是一种装饰品。文山州盛产桐油,瑶族妇女的亮油小蔑帽极其精巧。瑶族亮油帽用细如发丝的细蔑精工编制成形,然后上以熬制过的熟桐油,据说一顶薄薄的油帽需上油数十道,白黄色,半透明,既柔软可以卷起来,又坚韧耐重压。帽子不大,帽顶如拳头,戴在瑶家妇女的发髻上;帽沿多画折枝花卉,十分精致高雅,惹人喜爱。
帽子的伪装功能,在狩猎时代曾经非常重要,具有伪装作用的帽子肯定也相当多。直到现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以捕鱼和狩猎为生的赫哲族和鄂伦春族,仍戴伪装特点十分突出的狍头帽,又叫仿兽帽。赫哲人狩猎时,冬季要戴上一种仿兽帽,大都是用狍子头皮做成的。在剥狍子皮时,将头皮完完整整地剥下来,晾干鞣好后,将耳朵、眼睛缝补得与原样相似,用狍腿皮做一对帽耳缝上,再用貉子或狐狸的皮沿上边。这样,戴上后就象一只活狍子,可以借此伪装。鄂伦春妇女给猎手们做的狍头帽叫“密塔哈”,帽顶有挺着的双角和双耳,原来的眼眶处用黑色皮绣制成眼珠,别具一番韵味。不言而喻,狍头帽的伪装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帽子的礼节性功能,指某些帽子在某种礼仪场会一定得戴,不戴就有失礼仪,受到公众的责难。一般来说,喜庆节日所穿“盛装”时戴的帽子,都具有一定的“礼节”性功能,装饰齐全,非常讲究、漂亮。在喜庆节日里不穿盛装和戴相应的帽子,是要被周围的人看不起或从心理上所排斥的。
裕固族和藏族,除了上面所说的节日盛装外,平时还有专门的“礼帽”,在拜访客人、接待客人或参加礼仪性活动时所戴。礼帽一般用白毡和黑毡制成,帽顶圆形,但往往戴时要挤压成椭圆形,顶部留船形凹槽,帽顶下面用锦缎镶边,有的留缨穗;帽沿不大,圆形。也用锦缎包边。
戴用礼节性功能的帽子,更多地是在一些特定的礼节仪式上。红河地区蓝靛摇的成年礼叫“度戒”。度戒前,少年男女都戴土黑色布帽,帽顶上有两簇红缨,帽沿上镶三枚薄银圆片。度戒后,男孩子开始戴非常独特的马尾编织的圆帽。所以,瑶族马尾帽具有“成年”的意昧,人们从此便用成人的礼节来要求戴马尾相的青年。昆明西山区彝族女青年在订婚以前,所戴“鸡冠帽”鸡头向后,表示未婚;订婚“吃大酒”仪式上,就要将“鸡头”从头后转向头前。
婚礼上的帽子,也是一种礼节性功能表现得十分充分的例子。其中,畲族的“凤冠”和“牛角帽”十分有特色畲族女子结婚头戴特制的“凤冠”,以红布包着附有银饰的竹筒而成,置于脑后,护以发髻,再盘绕上累累的石珠珠串,髻旁插有银钗,俗名凤钗或凤桃。但福鼎畲族妇女出嫁时,却把头发妞成一束,高高地堆在头上,结成髻,冠以尖形布帽,形似半截牛角,称牛角帽。牛角帽上贴一短银牌,顶端缀银饰及料珠,下垂前额,遮向面部;三把银质头花插于前顶,围成环状,头花下沿系有无数银珠、银片之类,垂向眼前。
宗教信仰和各种原始崇拜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帽子中也有所反映。有些帽子,还是某一部落或氏族图腾的某种遗留。这方面最明显的也最广泛的,是西北回族的白色、黑色小帽和新疆各族的小帽。这些小帽,都是按伊斯兰经典《古兰经》不露顶的教条而制作和穿戴的。此外,土家族小孩戴菩萨帽,又叫“罗汉帽”,帽上从左至右,钉有十八罗汉,将头围了半圈,中间是一尊大菩萨。小孩戴这种帽子,无疑有祈求神灵保佑快快长大、清吉平安之意。
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除了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外,更多地却是较为原始的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意识。昆明郊区彝族支系撤梅人和红河南岸的彝族姑娘都戴鲜艳漂亮、形似鸡冠的“鸡冠帽”。红河南岸的鸡冠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再用大小1200多颗银泡盛绣而成,戴在头上银光闪闪,十分醒目。撤梅人的鸡冠帽主要靠刺绣和缀穗,黑底上绣着鲜艳的花纹,就象雄鸡大红的冠子。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彝族青年相爱,当他们在森林中约会时被魔王发现,小伙子被杀死,姑娘不愿遭到凌辱而逃跑。当姑娘跑到一个寨子边时,寨中的雄鸡正好高声叫起来,魔王被吓得不敢再追。姑娘知道魔王怕雄鸡,就抱着雄鸡来到森林中。雄鸡一叫,小伙子便复活了。他们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又做了鸡冠帽戴上,不再惧怕魔王的危害。可见,鸡冠帽是一种吉祥幸福的象征,它包含着对雄鸡的自然崇拜。
无独有偶,洱源具风羽、邓川一带的姑娘喜欢戴一种“凤凰帽”。凤凰帽是用两瓣鱼尾形的帽裁缝合而成,帽身就象一只凤凰鸟;帽后沿有二寸来长稍稍上翅的尾巴;帽前沿正中,有一颗用白银镶边闪射红光的帽花,帽花边缀满白银和绿玉饰物;帽子上方插着一朵五彩丛花。在传说中,凤凰帽是百鸟之王的姐姐被残暴的国王害死,戴银凤凰帽的妹妹运用计谋毒死国王,为姐姐报了仇,为百姓除了害。为了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凤凰帽也就一直流传下来。
上面所提到的少数民族帽子,不论其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如何,都是十分漂亮的都具有很强的装饰美化作用。有些帽子还因其装饰美化功能太突出,以致人们往往不注意它们在其他方面的功能。我们把这些帽子单独列为一类。
东乡族七八岁的小女孩戴的“折子帽”,装饰效果就十分突出。“折子帽”呈圆形,顶为绿色或蓝色,帽边有红色或绿色的图案,约二三寸宽,而且帽边打折,别具特点。在靠近耳朵处,有用花花绿绿的丝线做成的穗子垂下来,有的在穗了上还串着各种各样的珠子。
拉萨、日喀则等地藏族人民十分爱戴“金宝帽”。金宝帽是以氆氇和皮毛为料,用金丝缎、银丝缎制作的一种藏帽,还巧妙地用金丝带作装饰。金宝帽戴上后,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神态飘逸,既华贵又庄重,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
哈尼族支系碧约姑娘的小帽,其装饰效果是由银泡造成的。碧约姑娘的小帽用黑布缝制;有六个角,四周饰小银泡,帽顶中间是一颗大银泡。在满头银色的光辉中,一束鲜艳的红钱从帽顶大银泡下垂开,十分醒目,碧约姑娘未成年时戴一顶小帽,成年后却要戴两顶。银泡小帽是碧约姑娘美的象征,也是她们爱情的象征。小伙子一旦看中某个姑娘,就可以把她的小帽抢去,如果姑娘顺从地任由小帽被抢;也不去要回来,就意味着接受小伙子的爱情并向他许以终身。
毛南族妇女十分喜爱的花竹帽,装饰效果别具一格。毛南族在竹帽叫“顶盖花”,是一种防雨遮阳帽,也是一种传统工艺品,用毛南山乡所产的金竹与墨竹篾条编成表里两层。里层在直径两尺的竹帽上编出八九十个圆圈,密密层层,形成一种锦缎似的花纹,不透光,不漏雨;表层用墨竹编出类似壮锦的图案,与里层相衬更为美观。同时,花竹帽还配上精美的彩带,更具装饰效果。毛南族男青年每逢过节赶歌圩,或者去村外寻觅意中人的时候,往往随身带着“顶盖花”,以便遇到中意的姑娘时好送给她。而姑娘就把这样的“顶盖花”当作最好的装饰品和最珍贵的礼物。
来源:本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