氆氇,是手工编织的羊毛织物。明代《正字通》说:“登毛。中天竺有登毛,今曰氆氇。”过去普遍认为登毛在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我国西藏,这种说法不对。青海诺木洪出土文物中有羊毛织物,1984年四川炉霍石棺葬中亦出土有羊毛织物。从墓内见到的迹象分析,多数毛织物是死者的衣着,少数是捆扎用的带绳。因墓葬埋藏时间久远,密封程度差,纺织品已腐朽,有的只见其痕,有的形存而不可收拾,难以取样。极少数墓内毛织品还残留少量残片,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残片,发现其织法有:单经单纬平织,细线密度大;双经双纬漏孔织,斜交呈菱形格;单经单纬交织呈人字格;双经双纬漏孔平交呈正方形;细经粗纬上下交织;双经、双纬交织呈人字格纹;经少纬多平行交织;双经双纬斜交漏孔织;粗经细纬交织呈颗粒状纹,还有用三色线交错编织出几何纹图案的带子。炉霍石棺葬墓葬的时代,经综合分析研究初步定为“上起春秋下至战国中期前,最晚也不会晚于战国中期。”(《考古》1991年2期)事实证明,雪域高原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已经会用羊毛纺织,而且织法多样,技术水平较高。
氆氇根据质地可分多种,品质最上乘者为刷毛未剪者,藏名“胥玛”,已剪者曰“协玛”,以下依次为“胥沃”、“氆氇”、“劲玛”等,最下等品为“洛瓦”,相当于“褐子”。实际上“氆氇”是上述羊毛织品的一种泛称。
“氆氇”质地紧密厚实,耐磨,耐洗,耐晒,久不褪色。其颜色有单一色的,也有红绿黄紫蓝白等各色相间织成彩条的,色彩鲜艳、绚丽多彩,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服装面料之一。
氆氇一直是用古老的织机手工生产的。解放前,西藏日喀则、四川乡城的上等氆氇号称哔叽,享誉全藏区。乡城妇女喜爱着彩条氆氇制成的长坎肩。那坎肩犹如彩虹降落、百花盛开、花仙子蹁蹁起舞,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过去只有贵族、富裕户才能穿上等氆氇做的藏装,穷人穿的俗称毪衫。半个世纪前上等氆氇藏装开始走进百姓人家,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制作藏装的料子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就是“轻软暖艳”。
来源:本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