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精美艳丽的蒙古族女装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金黔在线讯  蒙古族妇女服饰有姑娘、夫人、新媳妇、少妇、老妪等区别。耳坠是蒙古族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蒙古族女孩儿长到六、七岁就穿耳孔,为将来的戴耳坠、戴头饰做准备。 

在古代蒙古族男士也佩带耳坠,但只带左耳坠为时尚。据说,男人左耳带坠,右手拿剑,讲究的是一种对称,蒙古人相信由来就有往,有左就有右的“完整”原理。到了近代以后,蒙古族男人丢弃了带耳坠的习俗,只是给溺爱的孩子和有病的男孩儿带左耳坠,其意为,“拴住”男孩儿的性命。 

小姑娘比起小男孩儿,其装束灵巧精致,发型为贴别、牛角和很多小辫儿。长大到十三岁时,改变发型,一般梳不开封的独辫子,下垂于后背,并带金、银、玉石耳坠。蒙古人称作“乌丝台忽很”或“格吉各图”(有发之女,区别于已婚女子)。有的地方,姑娘长到十六岁时,有头戴珊瑚额箍或戴面纱的习俗。 

蒙古族未婚女子,尤其是少女,一般不戴帽子。她们用粉、白、绿颜色的丝绸巾裹眉毛以上的头部(露出头顶),然后系一活结,下垂于脑后或右鬓角处。岁数大一点的未婚女子,使用的头巾要长一些,下垂部分能到腰节处。已婚妇女平时也不戴帽子,只有在庄重或重要场合才戴帽子,其形状和颜色与男人的帽子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有些地方也有妇女戴圆顶帽子(俗称瓜皮帽子)和尤登帽子的习俗。相对而言,蒙古女子在自己的父母家并不注重打扮,喜欢简朴素雅的服饰,社会上也没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而出嫁当媳妇的女人则不同,其装饰鲜艳而独特。当媳妇之后,妇女要戴用抠花库锦镶边儿的圆顶帽子或耳套并涂粉抹脂进行化妆。红樱圆顶帽子是蒙古妇女的朝服,因此每逢礼仪庆典必戴此类装束。 

蒙古妇女头饰虽然花样繁多,其基本样式分两大类,即“上忽”或“西博尔格勒”。把封发从中间分梳为两半,后脑处盘团,戴发簪、额箍、垂饰、耳坠等打扮称作“上忽”装饰,把头发分梳两股辫子,下垂于胸前,头顶戴发套称为“西博尔格勒”装饰。妇女平常戴头巾时,一般都兜住全部头发,但有些地方,梳“上忽”发式的妇女有露出头顶的习俗。“上忽”发式的妇女冬天多数佩带耳套。中年妇女把头巾留角系扎或仿作圆顶帽系戴。老妪则把巾角系在后脑处。 

蒙古姑娘遵守的价值趋向是勤劳、朴素和懂礼节。因此,她们的服饰材质、颜色和修饰都比已婚妇女简单素雅。如、姑娘的佩饰一般有耳环和手镯以外没有其它东西。穿袍子时系腰带,不允许涂粉抹脂。平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能随便走门串户。话多爱唠叨或口若悬河的姑娘不受欢迎。蒙古民间谚语中就有“姑娘要是不迟钝话少为好,儿子要是不浮躁机灵为好”的说法。蒙古姑娘,冬天的装束像小伙子,这样能够便于参加各种户外劳动。春秋季节穿着简单窄边儿的布、锦袍子,夏季普遍穿白、粉、绿颜色的衬衫或单袍。姑娘人家一般不穿开衩袍子和直襟坎肩儿,她们的日常外套主要是大襟坎肩儿和右衽袍子。饰物主要有绿松石或玛瑙项链等。姑娘在大拇指和无名指以外的手指头上可以佩带各种戒指。姑娘嫁人当新娘之后,要解下腰带,头戴专门配饰,身穿奥吉(坎肩类服装),这也是姑娘和媳妇的身份区别。奥吉是已婚妇女的社会服饰,相当于过去的朝服,所以在节假日和庆典场所都穿奥吉。而姑娘一般不穿奥吉,妇女过了中年(45岁以上)也不穿奥吉的习惯。奥吉分直襟式、大襟式、带兜式等几种。新娘必须穿装饰性强的华丽奥吉,如果其奥吉为直襟式,那么两个腋下处要挂戴薄勒(腰佩——腰上戴的坠物),薄勒挂于两腋下缝钉的暗扣上。穿大襟奥吉时可以不带薄勒,只在大襟口或腰侧扣上挂以丝巾。薄勒属于标志妇女身份的朝服类饰物,所以新婚妇女在一、两年之内必须佩带,尤其是在过年过节的主要场合或宴会庆典的重要场合。婚后第三年开始可以不带薄勒。大多数薄勒为圆形银制物,类似于法轮,上面刻有赫(纹花)、舞嘎拉吉(团花),中间镶有一颗较大的珊瑚,边上焊有三个环,挂垂丝樱或小铜铃。薄勒下垂部分比须短于袍子的下摆线二至三指头。 

已婚妇女在无名指上必须佩戴各种制作精美的戒指,其种类包括金、银、镶嵌玉石、玛瑙等多种多样。左右手都戴金银手镯。但是除了社会显贵以外,一般的蒙古妇女都戴镶嵌玛瑙、珊瑚的手镯。 

成年妇女服装要比姑娘服装宽松气派,镶边儿要比未婚女人的宽而华丽,其材料质地也更讲究,而且上面还要钉制金银补子或贴以不同的团花。 

蒙古妇女的禁忌习俗也是严格而多种多样的。不论姑娘还是媳妇不能近距里从坐着的人面前跨过。如果必须过,则搂起袍子下摆弯腰轻步走。不许把衣服,尤其是下身衣服放在男人衣帽之上。不能敞开衣襟或披着袍子走路,也不能翻提下摆走路。忌讳当着别人的面,解扣子更衣。蒙古的民间习语种,“套波其苏拉”(意为扣子松)特指那些作风不正派的女人。“下摆轻”、“下摆地下有气”等蒙语的意思是指轻浮的女人。非常看重钮扣或钮绊,认为是服装的关键要素,所以尽量用珍贵材料制作。歌中唱到:“只要金钮扣还在,身上的衣服不会敞开,只要慈祥的母亲还在,莫说自己只身孤单。” 

中、青年妇女不穿浅黄、深黄颜色衣服。这是尼姑(削发妇女)的标志。五十岁以上的妇女一般穿兰、黑、紫等深颜色的外袍,缝以淡颜色的窄边,系红、深黄色腰带。到了老妪年龄,不戴头饰,不穿坎肩儿、奥吉或花靴子。随着蒙古地区佛教的盛兴,出现了老年妇女剃头,戴园顶帽子,脖子挂念珠,穿紫色外衣的习俗。这是一种模仿尼姑,表示对佛虔诚的举动。但是不去庙里,在家过普通人的生活。有些地方的寡妇也有类似装扮的风俗。 

妇女在节日或庆典上必须戴头饰,整洁地穿好坎肩儿、奥吉、袍子等外衣。但是在丧葬、守孝期间,不戴头饰,不化妆,取下帽樱,脱下奥吉,放下马蹄袖,以示哀情。姑娘则剪断辫梢即可。男人丧偶,不穿丧服。女人不然,必须穿黑色衣服,披散头发,进行守寡,有的地方不嫁人,守寡三年的习俗。 

蒙古妇女的日常劳动服饰的款式类似与男装。但是选用的材料、质地、颜色以及修饰、镶边、缝制工艺比男装更加考究,更加细腻。这一点与男装有显著的区别,尤其是妇女头饰的精美和独特同男饰有天壤之别。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