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服饰第一着眼点:上衣(三)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彝族支系众多。作为“明快素雅、秀丽和偕”的色彩感代表的,仅指大小凉山黑彝少女衣饰。大小凉山黑彝年轻女性头顶绣花瓦式方帕,方帕布料多选用天蓝色、红色或白色,以与上衣协调配合而定。身穿白色、天蓝色、水红色等色彩的大襟右衽衣,外套红色或黑色的长领褂,下穿多节裙,上两节为色彩和谐的色布,下节为多褶结构。多节裙的色调多与上衣和领褂统一,一般由白、水红、大红组成搭配色组,天蓝、浅绿、黑又组成另外的搭配色组,因此整套衣饰色调和谐,美观大方,加上上身细长下身宽大的线条,使彝族少女显得挺拔而舒展。 第二,鲜艳斑斓,对比强烈。

  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衣饰以大红、大紫、大蓝、大绿为特点,色调和层次十分丰富,色块之间形成极大的对比和反差。因而给人的视觉印象十分强烈。因此,我们用“色艳斑斓、对比强烈”作为这一类色彩感的概括。由于这一类色彩感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距离,故而多流行于农区、牧区和山区.也正因为如此;这一类色彩的服饰民族特色十分突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可以蒙古族、土族、苗族、畲族等的衣饰作为代表。 蒙古族服饰的色彩基调,既反映在蒙古袍的颜色中,也反映在腰带和包头的颜色中。蒙古长袍的颜色通常是大红、黄、深蓝,颜色鲜艳,色调纯正。长袍的腰际,不分男女,都扎着红色或绿色的带子,既使长袍更为贴身不妨碍行动,又使衣饰的色彩更为丰富。除隆冬季节而外,妇女在春、夏、秋三季还用色彩鲜艳的布或绸包头,颜色多为红、粉红、深蓝、天蓝等。可见,蒙古族衣饰色彩鲜艳,从大处着眼,大红大绿、大黄大蓝中表现了蒙族人民奔放热烈的性格特点。

   土族衣饰的色彩,除反映在上面已经说过的红、黄、绿、紫、蓝五色彩虹式花袖中以外,更多的还是反映在整个的男女服饰中。在土族妇女的彩袖长袍之上,还套着蓝色坎肩,坎肩用黑色或紫红色镶边。腰系宽而长的绫调彩带,彩带两方有长方形的带头花卉刺绣,或盘线扎成的各种吉祥图案。下身穿镶有白边的绯红褶裙。裤子的膝盖以下部分,还套着黑色、蓝色或红色的“帖弯”。脚穿各种花鞋,有刺绣花、拉缨花和盘线花,真是五光十色。连土族男子的服装,也十分注意色彩的鲜艳与刺绣的精美。土族男子头戴织锦镶花边的“拉金锁”平顶帽,内穿绣花高领白色短褂,外面是色彩鲜艳的蒙古式长袍,外套紫红色或黑色坎肩。仅衣帽的色彩已经十分鲜艳,而土族男长袍的胸部还镶有四寸见方的彩色绣块,同时青壮年男子还带绣花围肚和系绣花腰带。胸绣、腰带和围肚均闲五色丝线绣成,鲜艳无比,计有“鹿羔靠松”、“孔雀牡丹”、“鸳鸯戏水”、“福贵长春”等吉祥图案。 

  对于云南苗族的衣饰及其色彩的富丽,前边已略有提及;这里着重看贵州苗族的衣饰。苗族衣饰分便装和盛装两类。便装并不“随便”,色彩同样十分鲜艳。黔东南一带的姑娘爱用大红底,绣上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花,绿花中又区分出淡绿、中绿、深绿,红绿相配,对比十分强烈。凯里、舟溪一带的苗族喜欢挑花为饰,其短裙式服饰追求整体效果,重底色,以红、黄、白三色间杂挑花为饰,鲜明突出。剑河一带的苗族,却又普遍通行黑底蓝花。苗族盛装,多用红、黄等暖色,在底色上绣满一幅幅由金线、银线构成的富丽堂皇的图案,同时还钉满亮片,吊满珠宝,显得分外华贵高雅。苗族妇女色彩艳丽并缀有银饰的披肩,更增加了其服饰鲜艳夺目的效果。 

  畲族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少数民族,在服饰中对蓝、绿色有特殊的爱好,但也不失鲜艳的色彩。福建省福安、宁德一带的畲族,在蓝绿色上衣上绣黑色的花纹,衣领上又绣水红、黄、大绿等马牙花纹,沿服饰的边缝镶上一条三四分宽的红布条,边的下端靠袖头的地方有一块绣花的角偶花纹。福鼎一带畲族妇女的服饰更为艳丽,上次大襟以桃红色为主要色调,加配其他色线针绣的花纹面积大,花朵也很大。衣领两头下端,集袖口的地方,有二枝杨梅花,衣领多用水红、水绿作底色,加绣花。袖口配色边,一条红,一条绿,对比强烈。罗源畲族妇女衣饰的花色都集中在衣领上,由红、黄、蓝、绿、水绿、黑等颜色,有层次有顺序地排列成柳条纹图案。在上领的黑底上绣一些粗线条的自然花纹,多为水红色和黄色。围身裙的图案花样是以大朵的云头纹样为特征,裙边也有柳条纹图案畲族衣饰的色彩组合以红绿为主,“红间绿,花簇簇”,他们把这叫作凤凰妆或公鸡装,自认为是摹仿公鸡斑斓的羽毛缝制的。 第三,凝重深沉,庄严朴实。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不少民族崇尚黑色和蓝色,在服饰上也就以黑、蓝为主调,显得凝重深沉、庄严朴实。自然,在以黑蓝为主调的基础上,有的又加上一点色彩鲜艳的花边或头巾、围腰之类,凭添几分情趣;有的用发亮的黑色料珠,或带上众多的银饰,显得华贵高雅。以黑、蓝色服饰为主的,有阿昌、德昂、佤、侗、基诺、门巴、水、仫佬、普米、景颇、布依、傈僳、拉祜、布朗、哈尼、壮等民族。现以壮、哈尼、仫佬为例略作说明。 壮族男女服饰均以黑蓝为特点。妇女一般穿黑色右开襟的滚边衣裤,黑布滚蓝边,蓝布滚黑边;用黑布、蓝布或白布包头,朴素美观。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穿无领、右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方块形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广西隆林、龙胜、大新、龙津等县,以及云南文山地区的部分壮族妇女,穿黑色褶裙,这是壮族妇女的古老装束。

  哈尼族的大多数支系用非常简陋的竹木织机自织藏青色土布做衣服。年轻男子裹黑布或白布包头,老年人戴黑色瓜皮帽,穿黑色或蓝色对襟上衣和裤子。女子穿蓝色无领上衣,下穿半截裤。由于哈尼族多种有蓝靛,经常漂染土布,所穿衣服洗一次往往也要人缸缥染,因而常保持色彩鲜艳。墨江哈尼人衣服加花边,节日打花绑腿。 仫佬族十分崇尚黑、蓝两色,不论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均着黑、蓝两色衣服,而且大都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维。过去,男子的上衣较短,襟袖宽大,前襟右任为琵琶襟,无风领。妇女上衣为大襟,无风领,襟袖宽大,长及臀部以下,有的竟至膝盖,袖和前襟镶三道边。后来,男子改穿对襟衣,比过去短窄;妇女上衣不再镶边。但总的看,仍未脱黑、蓝色调。

  以上三个类型的色彩感,基本上可以概括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在色彩方面的大的走向。当然,在每一个类型里面,又有多种风格和特点。在这三个类型之外,也有许多中间类型。新疆一带阿尔泰语系民族,服饰也异常鲜艳美观,但情况比较复杂,冬夏又不尽相同,大约处于第一、第二类型之间。总之,我国少数民族衣饰的色彩异常丰富,并构成服饰美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充分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第四、衣料的早期足迹:草、树叶、树皮、兽皮和麻布

  少数民族服饰不但形制千奇百怪,而且色彩也斑斓缤纷。构成这些千奇百怪、斑斓缤纷的衣饰的,既有棉布、丝绸、化纤,也有皮革、毛呢。我们不禁要问,少数民族服饰所用的衣料都是这样的吗?不,许多少数民族衣饰的用料是我们所不知道甚至想象不到的。正是通过那些难以想象的少数民族衣饰的质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衣料的早期足迹。

  类似用草作衣的事,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并不少见,一般是用山草或稻草编成蓑衣,作挡雨及御寒用,但也有用于穿着的。云南民族学院于1988年在文山州彝族地区征集到一件草衣,用稻草编成,工艺粗糙,形制古朴,犹如稻田中赶鸟的稻草人,但却明白无误是“衣”。至于前面已经提到的火草衣、火草领褂,却已属彝族服饰中的精品了。可见,草这一种得来十分容易的自然物,肯定是人类早期的衣料之一。

  我国古籍中,早就有关于少数民族以树叶树皮为衣的记载。唐樊绰《云南志》说当时的踝形蛮“无衣服,惟取木皮以蔽形。”陈鼎《滇黔记游》说云南“夷妇纫叶为衣。飘飘欲仙。叶以野栗,甚大而软,故耐缝纫,具可却雨。”不同版本的《云南通志》,对基诺族、景颇族等都有“居无屋庐,夜宿于树巅,以树皮毛布为衣,掩其脐下,手带骨圈,插鸡毛缠红藤之类的记载。”鄂尔泰等篡《云南通志》对独龙族则说;“俅人,丽江界内有之,披树叶为衣,茹毛饮血,无屋宇,居山岩中。”光绪《丽江府志稿》卷一也说:“俅人,男女皆披发,徒面苍黑,不知栉沐,树叶之大者为衣,耳穿七孔,坠以木环。”可见,在清代,象云南的基诺、景颇、独龙这样仍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民族,以树叶、村皮为衣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这种情况,部分地延续到本世纪中期。据五十年代初的民族调查材料,云南佤族解放前以棕皮为衣;拉枯族支系苦聪人用芭蕉叶和椰树皮做衣;西双版纳傣族用箭毒木树皮缝制衣服;勐腊县的克木人,到本世纪50年代中还普遍流行树皮衣。综观上面的简略引述,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用树叶、树皮为衣。的确曾经是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事实。

  用树叶、树皮作衣,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带来的提高,就必然导致树皮布的创制和生产。云南克木人穿着的树皮衣取自构树。构树又叫构皮树,桑科,落叶乔木,高可达十五六米,在云南山野有大量生长。构树叶卵形,有缺裂,较肥大,披硬毛,可以互相沾连成片,不需缝纫、构树皮由韧性极强的长纤维组成,是造棉纸和搓制绳索的好材料。克木人从构树干上削取一米多长的树皮,在水里浸泡二十天左右,取出用木棒锤打,洗去灰黑色外皮,便成结实坚韧的衣服料子。其实,这就是在制造树皮布。与此相似,过去穷苦的基诺人家还采割纤维树皮作垫絮被盖,用这种纤维树皮捶制的“木棉被”,纤维交错,坚韧耐用。苦聪人的树皮布却用藤葛制成。他们把粗大的藤葛砍来剥下皮,泡进水里锤打,晒干后就可以做成衣服,可穿几个月或半年。

  在我国古代以兽皮为衣也早于以丝麻为衣。《礼记。礼运》云:“昔者先王……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治其麻丝,以为布帛”。《韩非子》也说;“古者,妇人不织,禽兽之度足衣也。”到了唐代的樊绰《云南志》,其记载就具体得多:寻传蛮“俗无丝棉布帛,披波罗皮(指虎皮)”;东爨乌蛮“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施蛮“男女终身并跣足,披牛羊皮”;么些蛮“男女皆披羊皮”。现在云南少数民族衣兽皮的实际情形,和樊绰千年前的记述大体一致,彝族和纳西族服饰至今仍然离不开羊皮。在北方,衣兽畜之皮就更为普通而重要,除已经提到过的鄂伦春族和蒙古族外,鄂温克族常穿大长毛衣,这种大衣由七八张羊皮做成,皮板朝外,羊毛朝里,耐用大方。撒拉族男子冬天穿光板羊皮袄。在西南地区,羌族男子喜欢在麻布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