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李艳艳于丽华
上海是一个近代迅速崛起的国际化都市,它带有国际化、兼容性的城市特点,自开埠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公认的消费中心。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上海凭借其优势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奠定了它在中国不可替代的地位,始终保持着中国知名的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并一直是全国闻名的商业中心,它的影响力以沿海为中心呈辐射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上海妇女服饰流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而且还是当今上海某些品牌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20世纪80年代上海妇女服饰流行在现代中国服饰史和上海地方史研究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它对当时全国妇女服饰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已经具有国外服饰流行的演变特征。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上海妇女服饰流行”为题进行讨论、分析,目的是为了揭示20世纪80年代上海妇女服饰流行的整体风貌、流行演变、影响因素以及对当今天上海品牌服装设计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上海保持全国妇女服饰流行中心的地位
上海妇女服饰流行历经20世纪60、70年代的相对低调时期,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上海妇女服饰流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接受国外服饰流行的影响以外,一直延续上海固有的衣饰传统,如精致、时髦、做工精良、注重服装的细节以及服饰匹配等特征,并且具有更多的流行性、趋变性。发达的商业、新闻、电影、广播为上海妇女服饰流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上海的妇女服饰成为全国流行的模板,左右着外地城市妇女服饰变化。整个20世纪80年代,为满足全国女性对上海时装的需求,几乎每年都在北京、西安等大城市推出上海时装展销会。虽然存在广州、深圳等新兴服饰商业城市的冲击,但上海依旧是全国闻名的服饰流行中心,引导全国妇女服饰流行。
20世纪80年代不同时期上海妇女服饰流行风貌
20世纪80年代不同时期的流行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上海妇女服饰流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一1983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前后国家政策浮动性的影响,“奇装异服”关系到个人的政治前途、职业生涯,上海的女性谨慎地对待服饰穿着。这段时期,上海妇女服饰流行年度变化不大,没有出现夸张的廓形,服装以细节变化为主。第二阶段:1984年一1985年中国正处与建国35周年,中央下达指示让群众穿着更美一些,上海市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市妇联主任在《文汇报》上撰文“用服装美化人民生活”,干部要带头讲究穿着,鼓励人民群众穿着更漂亮一些。这一阶段服装的廓形、细节出现一些较大的变化,如服装廓形“V”型出现,“蝙蝠袖”开始流行,整体着装出现女装男性化倾向。第三阶段:1986年、1987年上海处于更加开放时期,一些夸张的服装廓形“V”型流行,上长下短服装匹配形式成为流行主体,服装的衣长、胸围与身体对比强烈。第四阶段:1988年、1989年上海进入改革开放后的十周年,服饰流行周期逐渐缩短,夸张的廓形逐渐收敛,女性化廓形“X”、“A”型流行。
1980年一1983年上海妇女服饰流行突出细节化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一1983年,上海妇女服饰流行年度变化不大,受国外服饰流行影响较小,但内衣外穿化、时装化的国外服饰穿着理念已经影响上海妇女的着装,这个阶段外地服饰对上海妇女影响较少,上海领先于各地成为当时全国服饰流行中心。受经济地位、消费能力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1980年一1983年上海妇女服装流行的季节性差距比较大,春夏季服装款式变化大,秋冬季服装款式变化小。总体而言,上海妇女服饰流行基本上保持上衣下裙、上衣下裤或上下连体的基本着装形式,也出现改良的中式服装的流行,但并非主流服饰。
上海妇女服饰仍保持讲究精细做工、款式新颖的特点,服饰风格主题简洁、朴实,服装的长度设定基本在臀围线、膝围线位置。服装流行廓形以“H”、“X”型为主,主要借助收腰、开刀、紧身、镶拼来实现服装的廓形。服装款式讲究细节处理,在领型、袖型、门襟造型、裙片的造型等方面出现一些细节变化。
衬衫、丝绸绣衣、马甲、针织服装、羊毛衫、套装、两用衫、滑雪衫、中式棉袄、大衣、毛皮服装、裙子、裤子与裙裤等成为主要的服装流行品类。一些注重服装的匹配、讲究整体性的服装成为流行款式,如套装组合;马甲套装组合;牛仔裤匹配夹克衫;连衣裙组合;衬衣匹配无袖连衣裙;半裙匹配短袖衬衫。
来源:本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