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楚绣和汉绣,在清代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它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润色”,融传统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为一体,200多种针法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远观讲究气势,近看出神入化,其特点是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自然、逼真、质感强烈,具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惊叹号下的跌宕命运 西汉辛追夫人的冒号
“湘绣号”驶过西汉,死后葬于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携带着17大箱150余件各种华贵纺织品和服饰上了车,这些服饰上所绣的精美的龙凤、飞燕怪兽、祥云卷草等充满着浓厚的楚地巫风,毫无疑问,这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湘绣最早的源头。
“湘绣号”继续向前,车窗外是浪漫的唐宋明月、空旷的元代荒漠、秀丽的明清江南,然而她却一直没有停留。这段漫漫长途是中国刺绣的蓬勃发展期,但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四大中国名绣直至清末才初具雏型。
李仪徽和胡莲仙的逗号
“湘绣号”停在清末,此时上来了两个苦命的女人,一个叫李仪徽(1854-1928年,平江人,新婚丧夫),一个叫胡莲仙(1832-1899年,湘阴人,中年寡居)。李仪徽发明的掺针法给湘绣带来了第一次工艺革命,奠定了湘绣在四大名绣中的地位。胡莲仙更是了得,不仅绣艺超群,还在长沙尚德街开了一家吴彩霞绣庄,这是湘绣史上的第一家绣庄,深居闺阁的湘绣从此走入市场。
这一站竟停得如此之久,宁乡的著名画家杨世焯上来了,他开馆传艺、办绣庄,把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移植到刺绣上,使湘绣雅起来。一些著名的绣女,如神针肖咏霞、柳敏姑、杨佩珍、廖家惠等都上了车。一时间,“湘绣号”上群星璀璨,湘绣在四大名绣中脱颖而出。
民国时期的红色惊叹号
1910年,湘绣在清政府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崭露头角,皇室贵族、官僚地主、新兴军阀、英美洋人,甚至包括美国罗斯福总统、英国爱德华八世,都抵挡不住湘绣的魅力。仅十余年,吴彩霞绣庄的分店遍布全国18个省份。1933年到1937年,湘绣达到全盛。这一时期,长沙有绣庄四十,绣工万五,绣品年产量3万件以上。湘绣在芝加哥等多个博览会上载誉而归。当时报刊评价:“湘省刺绣,本极精巧,故有湘绣甲天下之美誉”。
三把火的黑色惊叹号
“湘绣号”驶进新中国,杨应修、黄淬锋、余振辉等著名艺人带来了纤毫毕现、神气逼真的狮虎和奇妙的双面绣以及双面异形绣,再次给湘绣增辉。日用的湘绣被面出口苏联,竟然堆出了一座湘绣大楼。但“湘绣号”却遭遇了它的克星——火。
1967年8月23日晚8时,不知谁在湘绣大楼放了一把火,省湘绣厂数十年积累的绣品和珍贵资料,化为灰烬。损失不亚于1938年11月12日的“文夕大火”。此时,由于文革批“四旧”,湘绣出口量为零。
时间一晃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些个体湘绣厂家以次充好,图案也多为骏马老鹰,典雅高贵的湘绣沦为地摊上论斤卖的“小菜”。湘绣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2002年10月26日上午10时,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不得不自己放了一把火,把价值百万元的历年库存积压残次绣品付之一炬,以示和劣质绣品划清界限。
一种刺绣的命运,有如一个人的命运,总由所处的时代和相遇的人物决定,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湘绣,从十九世纪末到上个世纪末,从崛起到繁荣到衰落,不过百年。
问号后的迷惑彷徨
“湘绣号”带着历史的风尘驶入了21世纪,哪一条路线才是湘绣迅速焕发青春的高速路呢?人们在思考,在争论。
它只是那墙上的玻璃花?
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话说那湘绣史上创办第一家绣庄的胡莲仙,串街走巷去兜售自己的绣品,走进一户人家,拿出一幅八仙过海的堂彩给主妇看,十石谷子的价钱令主妇连连摇头:“哪买得起哟!你心灵手巧,何不多绣些荷包枕头呢?”一句话点拨了胡莲仙,回家绣了许多老百姓日用的枕套、荷包、镜盖之类,顾客盈门,销路大开。
故事终归是故事,很多人不信。2005年8月初,我在省湘绣研究所和沙坪众多的湘绣厂家看到,几百平方米上千平方米陈列待售的多是地屏、挂屏、条屏等装饰品,只有少量的围巾、服装、被套等占据小小的一角。他们一致认为,装饰品才是艺术品,是精品,是奢侈品,符合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是湘绣的发展方向。
只有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湖南龙腾工艺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曾应明,对这个故事情有独钟,他在公司的展室里挂的大多是日用品,有200种之多。他就靠这些东西出口美、韩、日、西班牙等国创汇。他固执地认为,人们对装饰品的需求有限,马王堆出土的汉绣都是日用品,日用品同样可做成精品,湘绣做日用品才是回归它的本原,才有广阔的市场。
它真是那王谢堂前燕?
8月4日,在长沙市开福区丁字镇的一处平房内,70岁的雷二娭y正在绣一幅某湘绣厂定制的双面绣。老人告诉我:她10来岁就学绣花,但这辈子没给自己和孩子绣过一样东西,绣不起。这似乎印证了一位湘绣专家提出的观点:湘绣从来就不是服务大众的,她应该服务社会的中上阶层,也就是精英阶层,因此湘绣的发展应该向精品生产倾斜,因为湘绣本身就是一种精品文化。湘绣定位于服务大众,是后退也是自杀。
但一些人发出另外的声音:在手机和汽车这些原来的奢侈品都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的时代,当普通的大众也能到音乐厅去欣赏高雅交响乐的时候,两千年的湘绣走到今天,难道仍要高居庙堂,远离大众吗?
千年针法真能化为零?
8月5日,在湖湘文化艺术品市场绣花园里,苏获用浏阳的夏布“麻布上绣花”,绣出了安南的画像和凡高的向日葵。除此之外,他的那些老虎、风景、人物绣品,都是那么生动丰富,见到的人无不啧啧称奇。
面对一幅《金鞭溪》的风景绣,我很“内行”地问他用了什么针法,苏获竟然不知如何作答,因为他根本就不懂什么针法。他是一个油画家,最敏感的是颜色和透视。他只知道顺着水的流势去绣,然后先绣石头绛红的底子,再加一层淡紫色,水的透明和石的光滑就表现出来了。经他独特的调教,一位第一次拿起绣花针的姑娘,只用三个月就绣出了一片火红的枫林。在这里,3个月等于传统绣女修炼10年的工夫。
整整一部湘绣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针法的发展史,从最初的掺针、乱针,到开脸子针,到鬅毛针,几十上百种针法,令人眼花缭乱。湘绣艺人的传承,也多讲的是针法的传承。难道湘绣两千年完备且牢固的针法就这样轰然解体?
绣出奇峰三千 谁是那只领头羊?
据省商务厅的数据,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高档装饰品苏绣占了80%,湘绣仅占5%;国内市场,苏绣占60%,湘绣仅占30%。大师离去,技艺后继乏人,精品独居一隅,劣质品横行市场。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不得不将湘绣列入抢救保护名单。有识之士认为,湘绣急需一只领头羊来打破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局面。
但谁是那家龙头企业?它不仅需要精良的湘绣工艺、足够的权威和实力、敏锐的市场开拓意识和行动力,更需要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重创湘绣辉煌的责任感。
争论在继续。但这种争论,能不能拆去那些偏见和猜忌筑起的厚实屏障,变得透明公开?能否有一种力量,把这种行业内的争论引向为全体市民的参与,早日走出认识的泥潭?
因为湘绣是湖南人的湘绣,她的未来,所有湖南人都关心。
省略号里看见曙光
2005年5月8日下午,华天大酒店内,省委书记杨正午将一幅精美的“芙蓉花”湘绣送给了从台湾远道而来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夫人陈万水。毫无疑问,在重要场合,只有湘绣才能担当起湖南名片的重任。但湘绣何时才能重振雄风呢?不断有利好消息传来——
省湘绣研究所正在改制,秘密开发出了一批新产品,8月16日向外界展示了五大风格的全新湘绣,一幅《凤凰》的绣品首创国内光电结合的形式,乍一看为古城晨曦图,打开彩灯却成了夜色凤凰,令观者大为惊艳。
绣花园的苏获是湘绣跌入低谷后,第一个执着地投身于湘绣业的画家,有关单位正准备为他申报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的成绩能否吸引更多知名画家投身湘绣事业,像杨世焯等著名画家一样,在湘绣的天地里扬名立万,并给湘绣注入久违的新鲜的艺术活力呢?
沙坪的成功、天利等湘绣厂家,也树立了以精品立市的思想,正在寻求对湘绣题材、形式的不断创新。
但给疲软的湘绣业打的最强的一针兴奋剂,是星沙镇上正以奇迹般的速度崛起的300亩的湘绣城。如果整个工程年底全部竣工,星沙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刺绣生产基地。
湘绣城一直饱受非议。但我们难道不希望它把湘绣绣到服装、鞋、包、披肩等一切日用品上,让外国人在日用品上认识湘绣,占领海外市场,向世界传播湘绣文化吗?我们难道不希望将过去需远道购买的丝绸针线引进城,降低成本吗?
更吸引我们的是,湘绣城里将有7000平方米的培训学校。如果那些来自乡间的年轻绣工有名师辅导,会刺绣,懂美术,有了更高的文化修养,她们创作的湘绣是不是更有灵气呢?
湘绣城里还将有一个四大名绣的精品博物馆,不仅有四大名绣的精品展示,还有现场表演,湖南的布艺雕刻、陶瓷工艺、织锦蜡染工艺品也将进城展示。6月20日,湘绣城拿到了“涉外参观定点单位”的批文,即将成为湖南的一个旅游景点。
还有许多人在为湘绣奔忙……在省略号里,我们似乎看见了湘绣未来灿烂的曙光。
“湘绣号”在21世纪的广阔天地里奔驰,现在看来,她的终点仍旧充满悬念。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她必定能够抵挡住岁月的侵蚀,永葆青春。
来源:本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