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凌晨,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时刻,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中国完成了又一科学壮举,“神六”成功完成任务,显示出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航天服价值数10万元人民币
航天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能够充分体现一国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这项伟大事业也离不开传统纺织工业的支持。在汇集各种高精尖科学技术及其产品的航天科技领域,不乏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用纺织品———航天服、飞船降落伞……中国的纺织工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今非昔比,她正在努力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航天服加工制作十分复杂,环境要求十分严格,有上千道工序,价值高达数10万元人民币。在航天服问世之前,世界上最贵的衣服也许是金缕玉衣,但价值数10万元乃至数千万元的航天服比金缕玉衣还要贵上许多倍。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李潭秋介绍说,航天服其实不是服装,而是穿在航天员身上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我国航天员的航天服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这种看上去漂亮、穿上去舒适的航天服,具备国际先进水平。从外形上看,航天服心脏部位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用来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衣服右腹部位置有一根细管,是航天员的通信工具;左腹部处有两条管路,是给航天员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
李潭秋介绍到,航天服外层采用的是高强度涤纶材料,5厘米见方的布,可以承受300公斤的拉力。衣服质感很好,既漂亮又精致。李潭秋说:“中国航天员的舱内航天服重10多公斤,加工制作十分复杂,环境要求十分严格,有上千道工序,价值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航天服虽然结构复杂,从地面上看有些笨重,但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穿脱并不困难,航天员一般10分钟内即可穿戴完毕,穿着它工作和生活也轻松自如。新的宇航服主要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按功能可分为舱内用应急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李潭秋介绍说,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两名航天员将不出舱活动,所以只配备了舱内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是航天员生命的最后防线。当载人航天器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启动舱内航天服系统救生,可在6小时内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实现应急返回着陆。据介绍,舱内航天服也称应急航天服,航天员一般在航天器上升、变轨、降落等易发生事故的阶段穿上舱内航天服,而在正常飞行中则不需要穿着。这套舱内航天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限制层。它由耐高温、抗磨损材料制成,用来保护服装内层结构,并使航天服按预定形态膨胀,保证航天员穿着舒适合体。二是气密层,这部分用涂有丁基或氯丁橡胶的锦纶织物制成,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止服装加压后气体泄漏。三是散温层。这部分与内衣裤连接在一起,有许多管道,采用抽风或通风,将气流送往头部,然后向四肢躯干流动。经肢体排风口汇集到总出口排出,带走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保持航天员身体舒适。
航天员所穿的内衣,一般选用无刺激、吸湿性好的国内纯棉或棉亚麻针织品。当载人航天器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启动舱内航天服系统救生,可在6小时内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实现应急返回着陆。此外,在航天服上还配有废物处理装置和生理数据测量装置。废物处理装置就是用于尿收集的高性能吸收材料,安置在航天服内衣里;生理数据测量装置则是通过贴在航天员身上的电极测量航天员的心电、呼吸、血压等生理信号并传递相关数据到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供地面医监医生观察分析航天员的身体情况。在神舟6号飞行中,费俊龙和聂海胜脱掉航天服,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内活动。脱掉航天服后,航天员穿着蓝色的连体工作服在飞船上工作和生活。在工作服的里面,是由纯棉制造的白色连体内衣。工作服和内衣均采用连体结构,是因为这种设计更便于航天员开展空间活动。由于这次太空飞行时间为多天,所以航天员的服装将不进行更换。
一样不能少头盔、手套和靴子
在太空飞行期间,航天员不能像在地面一样行走,只能飘来飘去。他们在舱内不穿鞋,只穿袜子工作。另外,航天头盔、航天手套和靴子也是舱内航天服重要的组成部分。
航天服头盔的盔壳由聚碳酸酯制成,它不仅能隔音、隔热和防碰撞,而且还具有减震好、重量轻的性能,头盔面窗可以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视野,以便可以看到飞船内外的景象。面窗一般选用透光率高的材料制成,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而且为防止航天员呼吸造成水汽凝结以及低温环境下航天员头盔面窗上结雾、结霜,航天服专家为其设计了特殊的吹袭气流或防雾涂层。
与航天服相配的手套,在充气加压后,仍具有良好的活动功能和保暧性能。航天员在飞船中可以不必穿鞋更没有所谓的特制鞋。因为失重环境里,他们不能像在地面一样行走,只能飘来飘去。但是航天员为保护脚部会穿厚底保暖袜。
航天员发射时穿的是航天服,飞到太空后换成工作服,服装在用料选择上以纯棉为主,制服颜色是统一的蓝色。为了保暖,航天员准备了一套换洗衣服,还有手套、袜子等更换物品。有意思的是,在太空飞行期间,航天员在舱内不穿鞋,只穿袜子工作。舱外航天服科技含量更高。舱外航天服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舱外航天服比舱内航天服要复杂得多,它是航天员出舱进入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相当于一个微型航天器。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保障、电源供应、航天员视觉防护与保障等,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李潭秋认为,无论是舱内航天服,还是舱外航天服,都涉及机械、纺织、化工和测控通信、人机工效、热、电等诸多领域,是“集人类科技之大成的服装”。
一副降落伞一名工人做一年
“神舟”飞船上的降落伞是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这道伞就是飞船进入大气层以后用于减速的降落伞。
飞船发射时需要加速,而返回时则需要减速。当飞船启动返回程序,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15公里时,它所受到的气动阻力近似于它所受的重力,下降速度由超音速减到亚音速,并稳定在200米/秒左右,这时再减速就要靠降落伞了。在同等载荷情况下,伞的面积越大,减速效果越好。“神舟”飞船的降落伞足有1200平方米,比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伞还大200平方米。从伞顶拎起,伞衣有20多米长,加上46.2米的伞绳和几米长的吊带,一副降落伞约70米长。缝制降落伞的活儿也不容易,布片裁好后,考虑到针脚的均匀度,只能一个人连续干,无法几个人同时干,一名缝纫女工一年只能做出一副伞。
降落伞的缝制很特别,远看它是一块整布,近看它是由1900多块小布像鱼鳞一样连接而成,布与布之间留有缝隙,这种伞学名叫做“环帆伞”,开伞可靠性高,下降时的稳定性好。
伞是用特殊的纺织材料做成的,它薄如蝉翼,但非常结实。更奇特的是,做伞的布料经过防灼处理,整个伞铺在地上有小半个足球场大小,可叠起来只有一个提包大,重量仅90多千克。主伞的伞绳,别看它直径只有2.5毫米,比鞋带还细,可是一根细绳就能承重300千克。“神舟”飞船的返回舱重3000多千克,96根伞绳并为8股,再汇成一股结实的吊带,紧紧地抓住返回舱,可以说是举重若轻、安全无比。
飞船落地后并非万事大吉,偌大的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像一只牛劲十足的大气球,它可以拖着返回舱顺风滚动七八千米,被束缚在座位上的宇航员会很受罪。于是,降落伞设计人员便来了个“卸磨杀驴”,在返回舱落地的一刹那间,返回舱上的切割器“咔嚓”一下切断伞绳吊带,使降落伞与返回舱一刀两断,迅速分离,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走。“神舟5号”上天前成功回收的无人飞船,其落地的姿态都比较完美,降落伞飘落的地方距离返回舱都不远。这证明,降落伞脱伞系统工作正常可靠。
未来航天服瘦身计划将实现
一提到宇航员,人们脑海中的形象是一个身穿臃肿宇航服的人。而科学家正在试图改变这样的形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宇航员将身穿一种类似紧身衣的轻薄高科技防护服,而且这种太空服还能根据周围环境的不同而改变颜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发一个生物服装系统(Bio-SuitSystem)。这种类似“第二层皮肤”的衣服表面,将喷有一层可被有机生物分解的涂层。该涂层能够在布满灰尘的行星环境中保护宇航员。而且,在这种所谓的“第二层皮肤”中,还能嵌入由电力驱动的人工肌肉纤维,以此增强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此外,这一生物服装系统中还能内置通信设备、生物传感器、电脑甚至用于太空行走等舱外活动的攀登工具。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学、太空航空学以及工程系统学系教授达瓦·纽曼说:“我们去月球和火星,并不是为了呆在舱内。进行舱外活动才是人类的主要目的。我们需要给宇航服瘦身,让它变得就像是人身上的第二层皮肤一样,从而让宇航员行动自如。”
纽曼指出,今天臃肿的宇航服对宇航员的活动限制很大,此外,重量和质量也是限制因素。“虽然在重力较小的环境中,那些限制不是大的障碍。但是对于一个先进的、用于月球和火星的探索宇航服来说,灵活性和质量小是极为重要的。”
纽曼及其同事认为,把研究成果转化成能够实际运用的宇航服,关键在于一些技术进展。
来源:本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