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略论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中国的民族服装文化是以汉民族服装文化及众多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共同组成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既复杂又特殊的文化体系,形成了各民族服饰既各具特色,又颇有相近之处的风格。如 :土家族过去有自己的独立服饰,但由于长期与苗族、汉族等交往混居,促进了包括服饰文化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了与苗族、汉族等服饰有某些相似的特点。而东北蒙古族与朝鲜族尽管同居一地,但东北蒙古族服饰多以长袍为主,而朝鲜族则不着袍,这便形成了两个民族鲜明的标志性着装特征。实质上,中国这种民族服饰特征与设计风格,中华民族强调修德、追求完美、强调宽容、崇尚和谐统一等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包含了中国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形成了中国服饰特有的鲜明文化特征。 
  众所周知,中国各个民族的服装,大多是延续了人类服饰文化中的无结构自然形式。总结一下人类几千年服装文化的结构形式,大致上可归为两类:一类被称为“有结构形式”,此类服装的款式以“突出表现人体”为主要特征;另一类则可称为“无结构形式”,此类服装的结构设计不要求突出人的形体,而要求服装款式以装饰人体为主要特征。形成这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原因,主要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环境条件及风情习俗等诸因素造成的穿着理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有关。具有典型东方服装文化特征的中国民族服装多为无结构形式,服装款式表现为“宽袖大袍”,如中国传统的马褂、旗袍,少数民族中苗族少女的绣花上衣和皱褶花裙,布依族姑娘的大襟上衣和长短不一的胸系青布围腰,侗族姑娘的右衽大襟无领衣等,皆是此类结构形式的代表作。其服装线条简练、流畅、飘逸,表现的是一种不留痕迹的自然韵味,从而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博大神秘的宇宙万物的总体感悟和更深远的理解与把握,此种风格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华民族服饰艺术所追求的理想标准。这种普遍采用的无结构形式的造型,虽与人体形态不尽吻合,但它却通过掩饰人体的原型,以其占有的宽阔空间,模糊了人与自然的界限,将一种重伦理、重道德、讲究群体性与社会性的博大的精神内涵诉诸于具体的服装形式之中,从而形成了中国民族服饰艺术的主要特征。 

  中国各民族服饰的色彩,表现的是唯善唯美、自然和谐的意味。尽管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崇拜,但是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永恒的追求。除了汉民族极为喜好传统的大红、金黄色之外,各少数民族服饰中多大胆应用鲜艳夺目、层次丰富的色彩,这不仅反映出少数民族服饰本身多样化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追求,更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色彩理念。少数民族服饰之所以具有这样动人的魅力,其中丰富的色彩感当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型 :其一,以五色斑斓的大红、大紫、大蓝、大绿为装饰特点,其色调层次十分明显,色块间所形成的对比和反差较大,因而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如 :苗族妇女不仅在衣袖、衣襟、围裙等许多部位绣以五颜六色的花卉图案,就连手帕、荷包等物件上,也都绣有精美的刺绣纹样,强化服饰及其配件间的整体协调统一,延展本民族服饰文化的视觉创作艺术空间,并加强服装整体包装效果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传达,这也正是苗族被称为“无人不穿花”民族的真正缘由;土家族妇女的彩虹式花袖,则由五节很宽的蓝、红、白、绿、黑或红、黄、绿、蓝、紫等布圈或彩缎镶接而成,她们以彩虹为模式,并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向有“素衣民族”之称的朝鲜族,虽然成年男女衣着多以素衣为主调,但儿童穿的“七彩衣”却分外鲜艳亮丽。这是一种追求绚丽色彩的类型。其二,服饰色彩虽鲜艳明丽,却不繁缛杂乱,一般以浅色调为主,表现的是一种优雅恬淡的审美情调,这种色彩搭配方式,以东北的朝鲜族和西南的傣族、白族、彝族的妇女服饰为典型代表,尤其是白族妇女的服饰,堪称色彩调配的艺术杰作。该民族青年女性的服饰,由头帕、上衣、领褂、围腰、长裤等几部分组成,以上衣为主色调,多为白色、嫩黄、湖蓝、浅绿等颜色,间以红色点缀。这是一种追求明快和谐色彩的类型。其三,崇尚黑色和蓝色,在服饰上常以此作为主色调,显得庄重严肃、沉稳朴实。如 :壮族服饰多以黑与蓝为主色 ;仫佬族则不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衣服均为黑、蓝两色,可谓崇尚黑与蓝的典范。 

  除以上几种民族服饰在色彩方面大的趋向以外,还有其它一些风格和特点,其情况比较复杂。如 :满族传统服饰用色中,是以白色为崇尚色,象征纯洁善良、吉祥和平;哈萨克族服饰中则以黄色象征智慧和苦闷,黑色象征大地和哀伤,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这是另一种追求庄重深沉色彩的类型。 

  可见各少数民族在服饰色彩的应用与追求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地理环境,同居一地构成了重要的民族地缘关系,也导致了各民族之间长期共生存的外部空间联系,及其风情习俗、传统文化上相互间的互容与互补。同时,各民族生存空间和地理环境又有各自的独特性,从而产生和保留了各自不同支系源远流长、个性突出、特点鲜明的民族特色,并由此积淀发展成为“有意味的服饰色彩形式”。 

  中国各民族服饰装饰图案的设计,虽受历史与环境的影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服饰的装饰图案设计上,却表现出一种趋同的倾向,即取材于大自然。将大自然中的山川流水、飞禽走兽及奇花异草,随手拈来,融入本民族的服饰设计之中。这里除了像汉族服饰中常见的“吉祥如意”、“龙凤呈祥”、“连年有余”等深含寓意的图案外,各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寓意深邃的图案。如 :土家族服饰中的“富贵长春”、“鸳鸯戏水”、“鹿羔靠松”、“孔雀牡丹”等,堪称异曲同工 ;苗族服饰中,常常将大自然中的花、鸟、蝴蝶等绣在衣裙的重要部位,以简练夸张的表现手法,采取均衡对称的几何图形,构成主纹,并用相关饰物作四周陪衬,形成严谨的图形布局,使整个图案纹样和谐统一,形成较完整的装饰图案画面 ;回族服饰中,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禁用人物、动物、鸟虫等形象,故常用花卉图案与阿拉伯文字图案 ;蒙古族服饰中的红缨帽,其帽顶象征太阳,红缨象征阳光。这些喻意不同的设计,反映了各族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崇尚。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在各民族服饰文化中,还常常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崇拜观念。崇拜观念往往是与某种自然灵物的崇拜或宗教信仰的“遗留”甚至于某种禁忌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渊源及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因,从而产生了不同民族服饰各自不同的装饰特点及其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装饰设计不仅可理解为一种艺术,更应理解为一种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行为方式和造物方式的反映,从这个角度上说,它是文化品类,它的存在价值由其文化本质所决定。但作为服装本身,它一方面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服装文化的物化形态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整个民族文化系统相关联。服装装饰既然可称为文化,说明它已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它可以承载和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不同的服饰,有着不同的文化品格,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使这种文化品格趋向艺术化,从而使原本普通的服饰行为具有了文明色彩,加深了自身的社会化意义。 

  民族服饰设计中的各种构思,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服饰中那些鲜艳夺目,层次丰富的色彩,一方面反映了这些民族对服饰色彩的自觉与把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及不同文化背景对色彩的崇尚。这些民族服饰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诱人魅力,其深远的文化内涵及浓重的民族情感,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这些色彩意念的表现均与服装结构形式相关联,且通过后者得以表达。民族服饰结构形式色彩特点与民族服饰图案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丰富多彩、内涵深远的中国民族服饰文化.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