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唐朝女装:时尚潮头的一次逆转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皇帝圣旨 短打扮从此不见 宽衣大袖 薄纱衣依旧风流———

  公元828年6月18日,也就是唐朝文宗大和二年的五月丁亥日,没有任何征兆,文宗突然遣宦官向公主们宣布了一道圣旨:今后每逢召对之日,不得广插钗梳,不可穿短窄衣服。公主们不明白是什么引得万岁爷对“短窄”衣服这样不满?


  百鸟奢华胡服却最流行

  《五行志》记载:唐中宗的幼女安乐公主闲来无事,找人寻遍百鸟,用羽毛织了两条裙子,鲜艳无比,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不同的颜色。安乐公主把这难得的奢侈之衣献给了韦后一件,颇得皇后欢喜。

  一般的唐代妇女是不会穿这样的百鸟毛裙的。比较正式的女装一般由衫、裙、帔(披肩)三部分组成。女子穿衣的时候,习惯将衫的下摆束在裙腰里面,显得裙子很长,自胸部以下直到地面。再配上一条随风飘盈的披肩,显得身材修长,妩媚动人,别有一番风味。

  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唐人们却非常青睐具有紧身、圆领、开衩等特点的胡服。胡服短小利索,利于骑射。到唐代,战争虽然少了,但诸多的胡人大批迁到中原,胡服比先前更加流行。

  文宗的观念改变了时尚

  但是到了唐文宗时代,这个皇帝似乎有点不能忍受胡服风满天下的趋势。他觉得,中华应该有中华的装束,怎能追捧胡人的装束呢?况且,短窄衣男女无别,是有悖礼教的。所以,他降旨要求公主们在觐见之日,要穿上中华之衣裳,以做天下表率。

  文宗之后,比较肥大的女装样式开始兴起。人们开始舍得在衣袖和裙裾上使用大量的好面料,它们的长、宽都比初唐时多了1倍左右。贵族妇女身穿锦绣长裙,裙子用锦带系于胸部,宽大的下摆托在地上,上身不穿厚厚的内衣,而代之以一件薄薄的透明纱衣。脖子、胸、手臂大部分都露在外面,风流百态,以女性特有的妩媚打破传统的封闭。

  公主喜欢中性服装

  胡服的裁制,男女没有差别,大家都喜欢穿圆领长衫或者翻领长袍。一些性格比较开放的女子就喜欢穿上男装,骑马打猎。

  在唐高宗的时候,太平公主在一次宫中欢宴会上,穿着紫色襕衫、束玉带,头戴黑色罗沙幞头,给高宗、武后献舞。他们非但没有觉得太平公主这样做有失皇家尊严,反而被逗得十分开心,还问她说:“女子不能做武官,你为什么偏爱穿这种衣服呢?”看来公开着男装并不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永泰公主墓壁画的宫女队伍中,左边的最后一个就是女扮男装的“裹头内人”,一般她穿着翻领窄袖长袍,束腰带,足蹬皮靴,显得英勇刚气。 

  发型变幻多端美容费一月十万

  除了穿衣,文宗还要求公主们不得广插钗梳。其实,这个时候的女子们在发髻式样、美容化妆上早就花样翻新了。

  唐朝妇女的发髻至少有四五十种之多,包括高髻、花髻、椎髻、云髻、蝉髻等,最有意思的当属半翻髻。这种发式形状像翻卷的荷叶,从侧面看,感觉又大又厚。但是从正面或者背面看,又很薄。梳法上也比较奇特,从下往上梳,到头顶又突然翻转。


  唐代,人们也舍得在化妆上花费银两。唐玄宗曾封杨贵妃三姊妹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每个人的脂粉之资是每月银钱十万。虢国夫人为了标新立异,从不施脂粉,自觉保持自然之美更得皇上宠幸,但却从不忘画眉。人们通常会把眉毛画成柳叶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样子的美女不知曾吸引过多少眼球。

  链接

  胭脂的来历

  到唐朝的时候,女人们已经开始流行胡人的红妆———胭脂。胭脂原本是西域的产品。胭脂原写作“焉支”、“燕支”、“燕脂”,它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因花中含有红、黄两种颜色而得名。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捣,滤去黄汁,剩下的就是鲜艳的红胭脂。当年张骞出使西域,胭脂也作为交换的东西被带进中原。唐朝人喜欢这种大红的上妆工具,据说杨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俏,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