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名牌背后的文化积淀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品牌文化也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品牌文化在企业界火了一阵子,但那时人们对品牌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品牌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封闭型阶段,“品牌文化”常被认为单纯是企业的“思想工作”,加“文体活动”,也有人把“品牌文化”当作一些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或企业标志,因而企业文化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当今人们开始注重服饰品牌,不少人对名牌产生了兴趣。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虚浮,是“小资”,也有一种观点觉得这才叫有品味。我则认为这是中国人生活水平提升后的一种精神需求,不必提倡,也无可厚非。

  重要的是,热衷名牌,了解名牌的形成与基础吗?

  说起时装,人们首先想到法国。为什么巴黎会成为世界时装中心之首?这恐怕先要追溯到法兰西人的天性,他们热爱生活,喜欢时髦,推崇浪漫,爱好奢华。从历史上看,法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早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就是意大利文化和西班牙的汇合之处。而比这更早的巴黎圣母院,已经显露出法国人的艺术天赋与执着精神。凡尔赛宫是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虽说建筑上的“巴洛克”(西班牙语:不圆的珍珠,中世纪拉丁文意:荒谬的思想)以其华丽、精致、运动性组合兴起于意大利,但由于17世纪意大利教廷势力衰败,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强大,从而更体现在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倡导重商主义,利用科学成就,发展生产和对外贸易,一时法兰西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相继成立,沙龙风气随之兴起......

  这以后,不仅尊崇理性的巴黎荣誉军人院的古典主义风格与巴洛克争妍,路易十五的法国宫殿园林装饰又吸取了中国清代宫廷艺术的繁缛之风,逐渐趋于一种极尽精巧的风格。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能体现古典主义之美的法国先贤祠,与启蒙运动紧密相连;19世纪中期后,一场以“工艺美术运动”为理论基础,同时强调自然风格的艺术运动以巴黎为中心,在欧洲大陆蔓延开来。1925年,巴黎举行“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艺博览会”,其艺术造型和灵感主要来自于原始艺术、舞蹈艺术、几何启示等……你不能不承认,这是法国在近代以来不断产生服饰名牌的悠久文化基础。

  再有,法兰西民族培育出多位世界级艺术大家。安格尔的《泉》永远印在大家的脑海中;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其震撼人的气势简直无以伦比;罗丹的《思想者》、《巴尔扎克像》、《吻》几百年来发人深思,令人陶醉;马约尔、布德尔的抽象雕塑更是在现代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法国,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不是一两个艺术家的事,“沙龙”,就曾以“客厅”之意,成为法国宫廷女宠和贵族妇女邀请巴黎文人墨克与艺术家在豪华宫廷中谈论艺术,举行高雅艺术活动的一种风尚。说这是热衷于艺术也好,说这是附庸风雅也罢,但必须看到,这正是服饰名牌产生的民众基础。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企业有产品就有客户,20世纪90年代则认为品牌有广告就有销路,而到了21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运行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经济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经济学家们从现代经济的特征出发,给现代经济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如新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开放经济、速度经济、环境经济、虚拟经济、服务经济、软件经济等。在如此众多经济运行模式的角逐中,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把品牌文化建设好,就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
  研究服饰名牌时,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时装之都法国的领导层历来看重服饰。这一点很重要。就好象中国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因此文人备受推崇,地位最高。而雕塑作者和工艺美术作者充其量不过是工匠,最好的算上个能工巧匠,仅次而已。即便作品称得上鬼斧神工,巧夺天工,其作者也很难青史留名。

  法国浓郁的艺术风气应该归功于统治阶层的支持,如路易十四、路易十五都对奢华的工艺品兴趣几极高,尤其对服装特别关注。历史上,各国宫廷贵族都有极尽享乐的人生哲学,在法国恰恰集中表现在服装上。路易十五有一位热爱艺术的情妇,她就是有着良好教育和很高审美情趣,而且本人也有气质高雅的蓬巴杜夫人。她曾与她的弟弟———王室建筑总管一起,规划和建造了巴黎军事学校、路易十五广场(今为协和广场),还有贡比涅宫、凡尔赛宫与枫丹白露宫的一部分。她保护画师、雕塑家、细木工、各类工匠以及百科全书派的作家。法国启蒙运动旗手伏尔泰曾给予她高度评价:“灵魂正真,心底公平,如此名姬,名为旷世罕见。”蓬巴杜夫人并没有倡导什么服装风格,但是她着装考究,以致她的服饰形象无形地成为全社会妇女效仿的楷模。有一位画家弗郎梭瓦·布歇,被指定为夫人的素描与作画教师,布歇为蓬巴杜夫人画了多副肖像,与蓬巴杜夫人艺术趣味十分接近,因此一起被喻为推动罗可可服装风格的“两个轮子”。

  拿破仑·波拿巴在世人印象中是一个残酷的军人和大野心家,实际上,他对法国服装的关心程度不亚于对法国战争的关心。美国人类学家赫洛克所著《服装心理学》中写道:“拿破仑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使法国的宫廷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宫殿。他把时装当作国家大事。他是唯一的指挥者,不仅为宫廷内的男女规定什么样的衣服可以穿,而且还规定布料和如何制作。同时他还命令任何人不能穿一样的衣服出现两次……”拿破仑在加冕典礼上曾穿一件绣金白色缎料礼服,成为当时最为绮丽奢华的服装代表。

  能够想象到吗?在法国,总统会亲自主持时装设计展开幕典礼。20世纪,政府有意识地投放巨资,设置时装设计大奖,为设计师举办纪念活动。而且除了至今保持权威地位的金顶奖和金针奖外,1943年曾通过法律规定:缝纫业者的作品享有和艺术、文学作品同等的荣誉……

  我忽然想起中国宋代,宋徽宗对画家格外看重,一时翰林书画院的院人待遇优厚。按宋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绯紫,不得佩鱼;政宣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此异数也。”当时画家享有较高的“奉值”,而一般工匠只能领取“食钱”。宋元间曾书画大盛,这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对于大多数国有品牌而言,建设品牌文化首先就要冲出陈旧观念、习惯及制度的束缚,正所谓有破才能有立。品牌文化要保持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有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很多国有品牌为此唱响了创新品牌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企业进行品牌文化的建设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创新型的品牌文化。

  服饰名牌为什么集中于法国巴黎,我还发现法国人对艺术有着相当强的宽容度,能够允许一些大胆的、怪诞的艺术品出现,同时能够允许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艺术流行。

  众所周知,1889年以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即将举行时,举办了一个纪念建筑设计竞赛。在百余个方案中,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以一个高达300米镂空铁框架的方案中选。在19世纪末,这件比埃及吉萨大金字塔还要高上一倍的,称得上惊世骇俗的建筑方案,曾经引起了人们在美学和工程学上的激烈争论,但是巴黎人能够对新奇的构思抱着宽容的态度去欣赏。

  结果,四个拱形组成的塔的底部不但更好地抵抗风力的影响,而且引发了曲线上升的电梯,同时全玻璃外壳的电梯造型也成为埃菲尔铁塔成为巴黎重要景点的保证。当时,如果这种来自于人类在金属拱和桁架受力变化方面所取得的新知识被扼杀的话,怎么会有日后被世人一致承认的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

  类似的例子还有1925年建造的完全显示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蓬皮杜艺术中心。设计者将五颜六色的通风道、上下管道以及电缆管道系统全暴露在建筑之外,与其说是楼房,不如说是机器,谁受得了这种“特立独行”?但是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褒者说是“神话中的宫殿”,贬者说上“不幸在巴黎搁浅的一搜邮船”的争论中,建筑竟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落成了。这种宽松的气氛,当然是服饰名牌众多的社会基础。
  卢浮宫是举世闻名的法国艺术圣殿,怎样改造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使之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1990年,华裔设计师贝聿铭以一个独辟蹊径的玻璃金字塔震撼了世人。在古典华丽的卢浮宫美术馆庭院中,一个用玻璃组成的巨大金字塔矗立起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玲珑剔透,在夜晚灯光照耀下,更显得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金字塔的下面是一个倒金字塔,几乎接触到地下博物馆的地面,倒金字塔的尖下还有一个小的金字塔。这个建筑也是在巨大争议中建成了。

  对待表演艺术,法国人也是如此宽容。尽管法国提倡高雅文化,动不动是宫廷贵族风格,可是轻快但并不高雅的康康舞在19世纪30年代时即流行于巴黎舞厅。19世纪末巴黎蒙玛特成立了红磨房舞厅,其间以高抬腿,露出衬裙和大腿的康康舞与艳舞,使红磨房成为巴黎绚烂夜生活的象征,也可以说是巴黎情色文化的品牌。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劳特累克在19世纪末创作过《红磨房》演出海报,这副作品被认为是开创新设计风格的力作。

  法国服装名牌众多,离得开这种宽松的艺术氛围吗? 

  品牌是一种“独特性资源”。美国著名企业战略家格兰特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由所拥有资源的独特性决定的,而品牌文化正是一种难以模仿的“独特性资源”。品牌文化的移植和模仿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品牌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是相对不变的,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个性化的产物,群策群力凝聚的结晶。实践证明,这种基于文化优势的品牌强势是难以模仿的,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

   正因为巴黎有着如此肥沃的艺术土壤,才会招来这么多有天赋的服装设计大师云集这里。正像中国明代瓷都景德镇一样,也曾以其拥有高领土,山林之木、水路运输等诸多有利条件从而吸引来各方聪慧的艺人到此设擂。

  一个城市能够成为时装设计中心之首,绝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

   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思被人们称为“现代时装之父”。他1925年生于英国林肯郡,却是在法国发展起来。真人做时装模特儿,就是他的发明。第一个有意展示穿着者即是沃思的妻子玛利亚。1895年的英国《时代》杂志发表评论说:“他规定了巴黎时装的风格与趣味,同时也从巴黎无可争辩地控制着世界上所有王室贵族和市民们服装的美好风格。

   珍妮·郎万1867年生于法国的布列塔尼,她设计的时装重视装饰效果,强调浪漫气息,使女性穿起来仪态万方。

  玛德琳·维奥内1876年生于法国,她设计的时装使人轻松自如地展示自然的美感,曾以美丽优雅的露背式晚礼服为代表作。

  路易·威登19世纪末生于法国乡村,他由出色裁缝转为箱包设计者,百余年后的今天,他和儿子乔治·威登设计的样式依然是受欢迎的世界箱包经典。

  保罗·波烈1879年生于法国巴黎,他在那个时候,就将东方风格糅进西式时装中,推出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

  让·帕图1882年生于法国诺曼底,他成功地设计了立体派运动衫,同时还以设计浴衣而闻名。
 可可·香奈尔1883年生于法国索米尔,她的设计简洁、舒适,而且推动了服装设计的新理念。她本人终身未嫁,但她先后交往的五位不同国籍的情人都曾给予她灵感,由于她本人美丽俏皮,因而其装束也常常引发流行。

  克里斯汀·迪奥1905年生于法国的格兰维耶。迪奥不仅自己享有“流行之神”的美誉,而且还培养出伊夫·圣·洛郎和皮尔·卡丹这样的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洛郎生于阿尔及利亚,卡丹生于意大利,但他们都是在法国创造的辉煌。

  让·施炉贝格尔1970年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他是一名有着非凡构思的珠宝商,以其首饰闻名于世界时装界。……

  可以这样说,巴黎是孕育与滋养时装业的圣地,所有人文范畴内的“共享主义”使其具有无可替代的魅力。如保罗·波烈女装色彩设计上的成就,就受益于绘画、雕塑及巴蕾舞的影响;巴尔曼作品中的简洁、凝练、立体之感正是受建筑艺术的熏陶;圣·洛郎的灵感源泉常常来源于毕加索、梵高、蒙德里安等画家的名作……

  服装名牌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多种因素结合所构成的一个必然。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