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套“中国式学位服”设计方案在天汉网等论坛流传,让许多网友“心痒痒”,觉得设计方案好漂亮,希望毕业时能穿上“中国式学位服”。同时,此举引起人们再次对“复兴汉服”运动的关注,呼吁让中国传统走上国际舞台。(2006年4月20日《信息时报》)
我在网上看到了所谓的“中国学位服分解图”,猛一看被吓了一跳,那服饰怎么看怎么象古装戏里的皇帝或太监的服饰,就这么一套“威仪”有加的服饰,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支持的原因是无外乎发扬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云云。
于我看来,发扬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用意是良好的,但是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有精华也有糟粕,是不是要一概发扬与保护,我想这已经说了百年,说臭街了的事,实在不必赘言的。我倒从“复兴汉服”的喧哗声中,窥出一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浮躁心态。
我原以为我们一直在弱国的心态下“流着汗水默默地辛苦地工作”,一直在低着头赶路,至少面对外国人“不卑不亢”。前段时间冒出个“摒弃弱国心态”的热烈讨论之后,我才意味到有些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弱国的国民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很有一些人重拾“天朝”的大国心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倡议启用中式学位服,助推汉服复兴是不足为奇的。
我关注到的是,人们所要复兴的服装既不是晋服,也不是隋服,更不是元服、满服。何以如此呢,大概汉朝是汉民族统治并最为强盛的朝代,唐朝虽然达到了中国历朝的鼎盛时期,但唐朝的国君已有胡人的血统,因此唐服就难当中国学位服的重任了。其他朝代要么上不得台面,要么为“异族”所统治,所以终是不太“正大光明”的,唯有汉服才“正宗”,才最有资格做中国的学位服。何况,汉朝在一段时期内确实有一股子“大汉雄风”,也有“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也正符合了那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人的自傲心理。这样看来,所谓的复兴汉服,其实并不是要实现56个民族凝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打着扬我民族文化旗号的狭隘汉民族主义行为。
撇开这不深谈,使用中国式学位服是不是就是对西方文化的反击、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呢。我看也未必这么简单,如果文化的保护只是做一些形式主义的“返祖”,这种保护实在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就象某些与史实沾亲带故的风景区,盖几间房子,写几幅对联一挂就“发扬”就“文化”起来了。之所以要发扬是因为没落了,之所以要传统文化是因为西方文化大有市场。传统文化没落与西方文化大有市场是两种文化竞争的必然结果,比如满服被西装取代,是因为长袍马褂不方便、不实用;钢笔之所以取代毛笔成为书写的主要工具,是因为它确实有诸多优点;中医敌不过西医,是因为西医明明白白见效快。
当然,汉服做学位服不见得比现行的西式学位服差多少,但也不会强很多,我看主要还是一种自视自傲“天朝”文化心态在作崇。对于中西文化的取舍问题,鲁迅那一代人的争论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无论对中对西都要采取一种“拿来主义”,我们既不必也不可能全盘西化,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既不必也不可能全盘中化。生长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我们需要的仍是一种谦虚好学、兼容并蓄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没必要夸耀其辞,我相信只要是好东西,谁都会看得见。
来源:本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