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老土布的纯情岁月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商河县郑路镇张家庙村,正在当户织布的可不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是一位72岁的老人张秀美。在这个村里,很多人仍然从事着传统手工纺织,纯手工的老土布在他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土布织女”年逾古稀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用这首载于《乐府雅词》里的《九张机》来形容坐在织机前专注织布的古稀老人张秀美是再贴切不过了。

  72岁的张秀美坐在织布机前,双脚灵活地踩动着脚踏子,手里的梭子来回飞舞,不一会工夫,就织出了一段细密匀称的布段。已织了一半的土布上虽然没有花间飞舞的双蝴蝶,但行行都是精美的纹络。用手搓一搓,老土布粗糙的质地磨得手心直发痒,纹络清晰可见,让人有种不愿放手的实在感。俯下身去闻一闻,一股浓重的泥土味道扑鼻而来,还夹杂着一股湿润的青草香。

  张秀美的织布作坊只是一间狭窄的小南屋,除了一架织机和一辆纺车外,只能放一些零碎的杂物。

  她的儿子、儿媳在田里忙麦收还没回来。张秀美做完午饭,便坐在织机前一边织布一边等他们回家吃饭。聊起老土布,张秀美眯起已经老花的眼睛,陷入回忆里……

  张秀美十几岁便开始学纺织,到现在已经织了近60年。从小,张秀美就有一手好活,赶上闲的时候一天能织上四五米。她20岁嫁到张家庙,母亲给她的嫁妆就是一辆崭新的纺车,让她在婆家要勤快能干,好好过日子。

  那时候张家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每个女人都会纺线织布。张秀美不但持家勤快,而且那一手纺织好活也赢得了街坊邻居的赞叹。那时候还没有电,人们都是点洋油灯,张秀美为了省油,便摸黑纺线,纺出的线又细又均匀,比其他人白天纺出的线还要好。

  一年年过去了,张秀美渐渐老了。她的儿媳妇就要娶进门了,可是她发现儿媳的嫁妆里已没有了纺车。现在,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也都在外地上大学,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张秀美每年织布能收入四五千元,为两个孙子念书减轻了很大一部分负担。

  如今,家里的老织布机和老纺车虽历经岁月,但依然能工作。张秀美对它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个老人关于自己那段青春的美好记忆,都一点一滴地融进了这“唧唧复唧唧”的音乐之中。如今这音乐里唱着的,还有年逾古稀的张秀美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儿孙的期望。

  土布加工程序繁琐

  张家庙有200多户人家,现在仍然保持着传统纺织业的有140余户。

  “现在是纺织的淡季,要是秋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晾着织好的老土布。五颜六色的,那才叫好看呢!”张家庙的村支书老张得意地向记者夸耀。

  看到记者在纺车前跃跃欲试,张秀美说,别光看老土布好看又实用,这背地里得下多少功夫只有自己知道。

  张秀美坐在纺车前,左手捏着棉条,右手握着手摇柄,只见她轻轻一摇,从棉条里便徐徐“吐”出一条棉线,又细又直,源源不断地缠绕在一根光滑的黑色转子上。

  从棉花变成好看耐用的老土布,这中间的过程充满了智慧和辛劳。

  张秀美一边纺线一边说,棉花收回来后要用轧棉机不停地轧,棉籽就吐出来了。然后就是弹棉花,拿根木棍使劲打,把棉花打得又松又软。接着便开始搓棉条,把棉花搓成条状,这样就可以纺线了。
    张秀美纺着线,转子上缠的线越来越多,不一会便缠成了一个棉锭子。她说,等到一个个棉锭子纺出来,纺线的工作就基本上完成了,下面的工作便是织布了。

  因为棉锭子不结实,必须要浆线。这时候,家庭主妇们便用面粉和浆,用一把大刷子刷锭子,等锭子晾干以后,棉线就变得结实柔韧了。浆线之后,有时还要染线,把棉线根据自己的需要染上各种颜色,可以织出好看的花纹。染线之后开始经布。所谓经布,就是把棉线固定在织机上,经好布,便开始织布了。

  张秀美用的织机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她手里的梭子在经好的棉线里来回穿梭,引入纬线。伴随着织机“唧唧”的响声,她手脚都不闲着,四个脚踏子让她踩得咯咯直响,面前的机杼上下翻腾。织好的土布像流水一般光滑,从织机上涌流而出。

  经过纺线、染线、浆线、经布、织布等繁杂的工序后,把织好的老土布再晒干、拼接、捶平,制成床单、睡衣、床罩、粗布衬衫等,才能真正应用到生活中。

  土布未来期待传承

  张家庙的老土布是极富传统的。而张家庙的女人们之所以对纺织这么娴熟,从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法是:在元代,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曾来到张家庙传授织艺,并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此,纺织手艺世代相传,张家庙成为一个善于纺织的大村。

  据说在清代,张家庙的老土布因为外形精美、质料养人而被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老土布曾出口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老土布青睐有加,传统手工技艺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老土布的前景还是不得不让人忧心。现在,张家庙仍然在坚持纯手工纺织的人大部分是些老人,她们对纺织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她们的下一代,也就是她们的女儿或儿媳,仅有部分人继续从事着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技艺,在农闲之余纺线织布。但是到了孙子这一辈,就已很少有人在纺织了。

  村里和张秀美老人情况差不多的有很多,孙子孙女都20来岁,不是在外面打工就是念书,对传统纺织根本就没有兴趣,甚至认为“老土”。

  “现在的条件好了,纺线那一套工序基本上不用了,大家买来现成的棉线,直接上织机经布、织布了。”张秀美略显落寞地说,现在纺车已经很少用了,就怕以后连织机都不用了。

  值得庆幸的是,当地政府看到了老土布的商业价值和其中蕴含着的特色传统文化,已经开始着手把老土布的加工和销售进行统一规划,力图把张家庙打造成一个特色的手工业文化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这古老的纺织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在遥远的未来,老土布能够走得更远。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