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有网友问西安有没有制作汉服的,很希望有一件,并且发了一些汉服照片,这可以说是民族认同、民族复兴的一个标志吧。汉服这几年提出来,似乎与大量的韩剧进入有关,一些小资看到韩剧穿着自己民族的衣服,长衣大袖,过着自己的节日,很有意味,就想起了我们自己的衣服。即使小犬参拜鬼社,也是宽袍大袖的和服,前边一个礼仪官执着象版领着(当然,这是从我们的唐朝抄的,不告他盗版了),古意盎然。再看看我们自己,好象没有什么,于是想起了汉服。
细想一下,中华民族五十六个弟兄,似乎就我们汉族没有自己明显的服饰,这次歌手大赛,原生态一个特点,就是服饰亮丽,让人大开眼界,而我们汉族的原生态呢?坎肩、白羊肚手巾,呵呵,恐怕不合适吧。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穿什么衣服呢?唐装?
一个民族的形成,或者说表征,有多种内容,比如人种、语言、文字、服饰、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服饰是很重要的内容或者说区别。中华民族,或者说汉族,本身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民族,也是一个不断融合的民族,今日的汉族与历史上的汉族有很大区别,但是基本的信仰、习俗不变。我们的服饰,一个基本的标志,就是右衽。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就是这个意思。秦始皇统一中国,除了我们熟知的筑长城、修国道、统一文字等,还有就是改正朔、易服色,对于服装式样、颜色等有明确规定。这成为日后历朝历代的规矩,一直到满清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区分唐宋元明清,很重要的依据就是服装。
历朝历代服饰不一,但都是中华民族,你说汉服,是哪个朝代的服饰?狭义的就是汉朝,那么明朝呢?所以汉服的概念不确,如同汉学一样,应该是个外来词,所以,恢复汉服,怎么觉得都象是殖民。
中国需要一种服饰,一种民族服饰。按照时代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我觉得,民国以来人们穿的,包括今天老百姓还在穿的,我们叫做便衣的,应该作为我们的国服。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之后,于1929年4月16日公布了《服制条例》,对男女礼服、制服作出规定。按照规定,男性礼服有三种,一是蓝色长袍,齐领,前襟右掩,袍长至足踝上2寸,二是黑褂,对襟长至腹,齐领,三是改良中山装,不翻领,仅有三个暗袋。女性礼服有二种,一是蓝色长袍,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的中点,二是袄与裙,袄为蓝色,长仅过腰,袖长刚过肘,裙为黑色,长及足踝。男女的鞋子均规定为黑色,质料不限。男子的礼帽,规定冬黑夏白。以上服饰为国家正式礼服标准。我们现在看老照片,民国人物穿的衣服,应该是这个标准。而在世界上,人们对中国的认同,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外,这种服饰也应该算一个标志。并且这个服饰,我们的父辈、祖辈穿了多少年,直至老去,仍然是穿着大褂入土,这就是汉服。
新中国成立后,似乎没有规定过服制,老毛自称是继承孙中山的衣钵,所以一生穿中山装,不经意的,中山装成了共和国的国服。而改革开放后,中山装成了左派、保守的标志,西装成了改革开放的标志,那时的中央全会上,老同志们都是中山装,新派则是西装。记得87年胡耀邦辞职,新闻联播是张宏民播的,那天突然穿上了中山装,又是这么一个爆炸新闻,以至于国际社会纷纷猜测中国是否将要回到铁幕时期,后来才知道,那天临时让张宏民播,衣服没换,穿着中山装就上台了,惹了这么大的风波,张宏民事后挨了顿批。可见服饰问题不是小问题。
2000年的APIC会议在上海召开,各国领导人穿上了唐装,来显示这是中国,于是唐装兴盛了起来,其实这种唐装与传统的服装一样,只是把袖子的式样改了(原来是岔肩袖),又比较靓丽,但是显得不伦,所以没有推广开来。其实现在去乡下看看,老百姓穿的粗布直褂,就是我们的国服呀,服饰要从认同上来,民国以来的那种服装,是目前全世界华人都认可的,也是中国人区别于外人的标志之一,完全可以作为民族服装(或者汉族服装)来穿。至于喜好汉朝的服饰、唐朝的服饰、明朝的服饰,甚至旗装,都是你的喜好,尽可以去喜欢,去穿,但是要恢复,恐怕只能是梦了。
(书院门里,就是原来的吉尔瑞的那个巷子里,有个老太太专门做传统服装,布料都是老粗布,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不是广告)
来源:本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