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宽袖长袍,束着高高的发髻……在北京,通过网络聚集了一群迷恋中国传统服饰的"汉友"。他们试图通过推广"汉服",来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服饰、传统文化的记忆--
虚拟社区结"汉友"
日前,在北京海淀区的一间茶楼内,一群穿着宽袖长袍的年轻男女吸引了茶客们的目光。
只见其中几个挽着高高发髻、身着素色襦裙的女子,从随身行囊中取出三尺六寸长的桐木古琴,演奏起了《梅花三弄》,茶室里一片古意盎然。一曲终了,为首的一位男子向茶客们拱手作揖,介绍起了汉服的起源和特点。此情此景,是汉服爱好者们组织的一次聚会活动。
21岁的在校大学生石清是这群汉服爱好者中的一个。她平日热衷欣赏民族音乐,并对飘逸洒脱的汉服情有独钟。一次偶然网上闲游,天汉网意外地出现在她眼前。在这里,她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在这个虚拟社区里交流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学习心得。
像石清这样的传统文化爱好者被人们称为"汉友",他们中有学生、白领和公务员等,大部分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汉友"们不仅在网站上放置了精心制作的传统文化知识帖,还通过网络召集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共同参与活动。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七夕,"汉友"们都会按照传统习俗举行相应的"祭祀"等民俗活动。
心灵手巧制汉服
在"汉友"们看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汉服是最令人羡慕的事。由于汉服的款式多样,普及程度又不高,市面上很难买到汉服的成衣,大部分"汉友"的服装都要根据网上下载的汉服式样图片进行度身定制。
已拥有6套汉服的石清却与众不同,心灵手巧的她自己制做了其中4套式样不同的汉服。为此她还特意购买了一个便携式电动缝纫机,以便在空间不大的寝室里剪裁缝制。
石清收藏的每套汉服都是她的至爱,不过最特别的还是她的第一套汉服"直裾深衣"。这是汉服的一种款式,上下连制,不分上襦下裙。她自己挑选样式,选购布料,然后全凭手工,利用课余时间一针一线地缝制了一个多月,才完成了这套宽袍大袖的"深衣"。"深衣"里用白色主料,外罩同色薄纱,袖口、领口都镶着粉色花纹织锦缎衣缘。领缘呈字母Y的形状,向右倾斜,称作"交领右衽"。整套衣服不用一颗纽扣,而是通过系带来收紧腰身,塑出流畅的曲线。
"汉友"每次举行聚会,石清都会穿上她心爱的汉服去参加。在日常生活中,她也会穿着改良过的汉服上街。"走在路上的回头率绝对百分之百。"石清笑着说,"有人认为穿汉服美观大方,也有人认为不适宜现代生活,甚至认为是哗众取宠。"石清的语气中透出一些无奈。"其实我们的初衷,只是想通过推广汉服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推广汉服振汉风
为何"汉友"们要选择传统服饰文化作为推广汉文化的起点呢?组织和参与过多次汉服推广活动的雷云这样解释道:"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皮肤'',代表了中华民族优雅、博大的气质。我们提倡''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就是要唤醒大家对璀璨的传统文化的记忆。"
在汉服推广活动过程中,雷云发现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缺乏起码的认识。"好几次我们在户外聚会时,围观者中有的父母指着我们对孩子说''看,大长今来了'',还有的以为我们穿的是日本和服。其实韩国的韩服和日本的和服都是从汉服发展过来的,而如今,身为汉族人却不识自己的民族服装了。"
正因为此,才使雷云这样的汉服爱好者们决心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引起公众对汉服的关注。"汉友"们甚至还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了一整套汉服的着装方案。"在外国人眼中,马褂和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其实历史悠久的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服饰更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雷云说,"因此我们倡议,在传统节日和奥运会这样的重大场合应穿着汉服。"
来源:本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