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数字裁缝”剪出七彩霓裳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纺织王国”的科技新名词这些年来层出不穷,是否个个都能与环保或保健型服装划上等号?第28期新民科学咖啡馆昨晚走入东华大学,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刘晓刚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孙晋良院士为市民破解各色霓裳背后的科技密码。

  特种纤维保健作用有限

  掐指算来,“纺织王国”的“科技尖兵”确实不少。但孙晋良院士提醒大家注意,别被听上去很美的新名词给唬住。

  大豆早被公认为“养人胚子”,大豆丝是否也能让皮肤“尝尝鲜”?玉米地里绿意浓浓,玉米衣想来也环保十足吧?再想想用乳白色的牛奶裹住全身,牛奶纤维有多顺滑?实际上,以玉米、牛奶等植物纤维纺纱织布,只能起到一定的保健或防护作用,不可能祛病救人。“玉米纤维只是一种聚乳酸材料的混合物。大豆纤维富含维尼龙,但对人体有益的大豆蛋白只占20%。”准妈妈们爱穿的防辐射服,也只是借到了微波防护材料的一点“皮毛”。含单一金属的防护材料不能起到可靠的防护效果,科研人员最新研制了一种含多元素的金属化织物,试图提升对电磁辐射的屏蔽作用。

  穿新“行头”畅游南极太空

  “南极游”和“太空行”不再是天方夜谭,真有机会成行,行囊里该放点什么衣服呢?

  “加厚羽绒服,外罩大号防水‘风衣’,这就是我国南极科考队第一次远征的‘防寒服’。”据孙晋良院士介绍,现在的南极考察服早已不是“小儿科”,升级换代的新装让人赞叹不已??高密度纤维、中空太空棉纤维、异性纤维尼龙等特殊织物,擅长打造风雪不入的高科技暖服。如今,打算挑战南极的游客花上几千元,就能买到一件类似的外套。

  而行走太空,宇航服更是生命所系。虽然宇航服外表“白白胖胖”,实际上由外而内都设下重重“关卡”:贴身层里夹裹着亲肤内衣,代谢层是保温内胆,防热层用于通风水冷,气密层不放过一丝气体,外罩防护层让一切射线“有来有回”。

  “数字裁剪”取代皮尺剪刀
  
  颈挂皮尺,手挥剪刀,脚踩缝纫机,传统的小裁缝形象,正被数字采集、激光裁剪,服装量化系统等科技“裁缝师”所取代。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刘晓刚教授娓娓道出感性服饰和理性数字共同培养出的“数字裁缝”。“X光”拍照或无线探测器“嗅”两下,精确的个人体形尺寸就会被录入数据库,“无论身在北京还是南京,上海的服装总部就能提供最棒的设计师,通过远程输送系统为顾客量身定做。”

  同时,“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精确计算出完成一件衣服所需的最快速度及每个制衣环节的最少时间分配。“在国内推行数字化制衣已经势在必行。不久,一套投资2400万元,基于数字信息系统的个性化制衣定制系统将在上海立项招标。”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