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害怕竞争,但我们害怕不公平的竞争
“瑞典服装品牌H&M淮海路中国首家店的开业现场。据称当天销售额达到200万元。刷新了刚刚由它的国际竞争对手ZARA在南京西路开业创下的首日80万元的纪录……”
从网络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作为服装从业者心情难以在短时内平复。
对于那些习惯进大商场的人,会发现这几年原本大家比较眼熟的众多国内服装品牌,如今已经慢慢淡出了消费者的视线,从“商场里的专柜”挤成了“大街上的专卖”。于是,国内大部分主要城市的高档商场中,服装成了“洋货当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种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一是卖场的商业利益所致,对靠销售返点来生存的卖场来讲,谁的卖价高,谁的销售额大,我就让谁进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去指责其商业行为。
二是近年来大量国外服装品牌大兵压境,它们借助于其庞大的资金实力和领先的设计能力,如雷贯耳的品牌知名度,轻而易举地在中国“攻城掠地”。
三是国内服装品牌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服装的设计、个性定位、品牌文化和卖场建设,造成了自身产品竞争力上的不足。
四是国人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以及买服装就是买虚荣的心态,更是助长了国内品牌在大商场里的全线溃败。
以上种种因素,造成国内服装品牌哪怕是用尽浑身解数也难搏得消费者的芳心,结果多年前在商场里还算是高端品牌的服装,如今只好挤到步行街跟那些一件T恤才卖几十元的低端休闲品牌去争顾客的地步。
目前,国际品牌对国内服装业的掠夺,暂时还只限于主要大城市,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大量的国外服装品牌以“中国采购、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销售”的模式,继续在国内上演它们“圈钱大法”的时候,国内服装品牌,还能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我们不害怕竞争,但我们害怕不公平的竞争。
现在的服装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感触,中国人开的企业,却很难享受到国民待遇,反而一大批洋资金蜂拥进入国内后,却可以在许多方面享有诸多优惠待遇。这个事实就像“中国人住在中国还只能叫暂住”一样让人从情感上无法接受。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就是,这些在中国大行其道,大赚其财的洋货,其实就是地道的中国采购、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销售。然而它们赚取的巨额利润,却不可能留在国内,每天都会带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复兴,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而经济要发展,对原始资金的积累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国内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一样,同样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财富,前者创造的财富会一直留在国内,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后者却只会把从中国人身上赚到的钱卷走!
这些国外服装品牌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吗?没有!带来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吗?没有!带来更实惠的产品吗?没有!相反,它们的到来,只是助长了国人崇洋媚外的思维,还有扼杀了更多国内服装企业的生存空间。
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态到底有多重?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国外品牌专柜,明明吊牌上写着是东莞某制衣厂生产的衣服,导购非要跟你说成原产地就是国外的。面料明明是国内提供的,非要说成是国外进口的,而且接下来还对你的疑惑表露出她的蔑视。
要么是公司欺骗了导购,要么是导购在欺骗消费者。很显然中国的消费者一直生活在谎言中。
谎言重复了一千次,可以成为真理,要让本来就没什么专业知识,又崇洋媚外心态严重的消费者相信,谎言只需要说一次就够了。
现在,国内的消费者成天被谎言包围着,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能学到什么真知识?而有些国外品牌又是如何来回报国内消费者的这种崇洋心态呢?在成都,新开张的一家意大利知名品牌,一条牛仔裤,标价是3250元,而同样的品牌牛仔裤,在香港的专柜上看到的价格是1100-1600港币。不知是大陆人太有财了,还是外国人太有才了。
至于国外的不少品牌,其内在品质还有其生产加工过程到底如何,行内人士自知,不明白的通常是消费者自身。中国不是服装业的强国,但绝对是全球服装业的大国。全球范围内销售的世界知名品牌,大多数是源于中国制造,甚至许多还是源于中国采购,这就是我们国家服装实力的一个证明。
中国的服装业,正面临着由大变强的历史重要关头。未来是依旧像今天一样,靠赚取有限的贴牌加工费为生计,还是让民族服装品牌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就看今天每个从业者的努力,每一个消费者的支持,以及国家政府行为方面的配合。
品牌和设计是我们国内服装品牌的致命伤,但如果没有消费者和国家的配合,只凭企业单打独斗,中国很难诞生世界级的中国服装品牌。
比价格更昂贵的,是我们的虚荣心,比付出高昂价格更可怕的,是无知。在服装消费领域,虚荣加无知,主宰着许多人的判断力。
一样东西的价格高,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年代久远且数量极少造成其无法再复制的特性;二是存世极少,物以稀为贵;三是其造价本来就极高。
如果是由那些知名的高水平的设计师设计的限量版服装或者是某些用特殊名贵材料加工和装饰的服装,其价格高贵能理解和支持。可惜对于大部分的高价服装,以上三点都不足以成为支持其价格高高在上的理由,支持其价格高高在上的最大因素,是消费者的虚荣加无知。而且我们还要打着品牌附加值和文化的幌子来诠释的这种无知。
虽然服装消费纯属个人喜好,任何人无权干涉,但希望每一位国人,在做出自己这个私人消费选择的时候,能多一点理性,为自己,也为别人。
当然,中国的企业,如果只靠国人无私的惠顾,自己不去努力,仍然不过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曾经有句响亮的口号“国货当自强”,如果国货的技术含量上去了,质量上去了,性价比高了,消费者也自然会偏向“自家的孩子”。
所以,国内的服装企业必须尽快摆脱那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在品牌的品质、设计、文化建设和个性定位这些方面真正做到更好。为支持国人优先购买国服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非常欣慰的是国内休闲服装领军品牌——美特斯邦威在2011年掀起了“新国货”运动。“我是新国货”以“中国创造日益创新”为标签,吹响了“我是新国货”的号角。
“国货概念传承百年,而国货的每一次辉煌与落寞,都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国民精神。国货加新,不是简单的复古、时髦,而是对文化精粹的传承与提炼,是对民族精神的坚持和延续,意味着全新时代感的创意演绎。”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