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绣花基础 > 正文
古代的刺绣和画缋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绣花基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我国古代当衣服已经步入规范化,色彩、原料也初步确定后,如何运用工艺手段画龙点睛,即 所谓精道地装饰,便自然地提到日程上来了。

  "画"和"绣"的出现及绘绣的应用 从史料记载得知,最具有悠久历史的,要算"画缋",和"刺绣"。据汉书《说文·解字》的注释。 "缋就是画缋的画,绣就是绘绣的绘"。现代词典上解释,所谓"缋"的含意和"绘"字相同。因此"画 缋"实质上就是指古代人们在衣裳和旗仗等纺织品上的绘画的技艺,刺绣则是以丝线在绸、布上 面缀缝图案的一种手段。从周秦《经书》、《尚书》上得知,从公元前2550年--公元前2140年的舜 开始,就将象形文字分类用在衣裳上。《考工记》中记?quot;五彩备,谓之绣"。画缋和刺绣本不相同, 一个是画工,一个是绣工,但古代书中却不予区别,均属于设色彩的工艺范围,应用极为广泛。 《诗经》在"奉风(指山西的简称)、豳风(指现今的陕西〉唐风"中记载了有关绣裳的内容。现今 山西、陕西一带民间刺绣仍然极为盛行,说明历史上这种手工技艺的基础十分深厚。 史书记载,从周一魏晋南北朝,刺绣反映在宫殿的陈设上,贵族的衣裳上,花色非常丰富,采 用的是以线缕绣的技艺,这使刺绣更加生辉。 在奴隶制和封建社会初期,天子和百官公卿所用的衣裳、旗仗,形式上都有统一的规定。统治 阶级按"阴阳五行"的说法,将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定为"五方正色"。而所谓"阴阳"是以日光 的向背为准,正面为阳,背面为阴。"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而言。战国以后的思 想家以"阴阳五行"的概念,解释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企图以朴素的辩证法来摆脱迷信的说 法,使认识趋向科学性。此时,由于蚕丝在人们生活中已经广泛使用,不少丝绢面料上或成衣上, 都采用了绘画和书写手法,甚至在一些殉葬品上,也发现过运用彩绘技艺在绢底上做装饰,这些 都说明战国时期绣和染的工艺已臻完备。 汉代,刺绣被贵族富商享用,史书中记有"汉御史以绣为衣称绣衣"。宴会场面在墙壁上张挂 绣品以作装巍S捎诮?跹粑逍杏朊孕沤岷掀鹄?饰物的内容则具有神秘色彩。 古代在衣和裳的分配上,按上阳下阴来区分。衣穿在上身表示阳,以画为主。裳穿在下身表示 阴,取绣为饰。在王充《论衡》中记载"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齐(周代一个 国名,是今山东东部,河北东南角)郡能刺绣,恒女无不能者"。说明当时刺绣手工在民间已广为流 传。运用纳缕的绣花工艺缝缀帷慢、衣裳已经相当普遍。 唐、宋时期,刺绣广泛运用到宗教宣传上,成为独立的刺绣艺术品,精细的技艺能惟妙惟肖的 将南海法华寺经的故事用三、四层叠绣的方法,绣制成"佛及门徒与供养人"的精品。 宋代专门设有"绣作"(刺绣作坊)为皇室服务,针法十分讲究,以平针绣代替了唐绣中的各种 杂拼法,外观上简练干净,从此,宫廷中刺绣手法被民间广泛采用。 元、明时期,宫廷绣作的规模日渐扩大,仅明嘉靖年间宫中绣匠就有七百余人。

  新生刺绣的涌现 明末上海出现了民间艺人创立的刺绣新法,取名"顾绣",顾绣以绣风景条幅为主,它的出现 带动了很多地区,成为世家相传的名绣。清初陆续出现了湖南的"湘绣"、苏州的"苏绣"、广东的 "粤绣"和成都的"蜀绣"。形成了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的刺绣体系。四大名绣由于分布分散,特点 也各不相同。苏州是我国南方很有特色的城市,一贯以山清水秀、庭园瑰丽著称。苏州人的性格 与环境十分吻合,秀丽柔和、平静、娴淑、苏绣的风格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十分素雅秀美。苏绣主 要以衣裙鞋帽的装饰为主,图案则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题材,较多的以蓝、绿色调,体现清雅 幽静的效果。刺绣纹饰是以均齐形式处理,用剪纸粘贴方法付绣出来。粤绣的外观与苏 绣截然不同。据史料记载,"有以孔雀毛绩为线缕,有绣谱子及云章袖口,金翠夺目亦可爱,其毛多 买于番舶"。粤绣始于海南少数民族,与黎族的织锦同一源头。粤绣技法与其他绣种不同,强调图 案的立体表现。在表达云、龙、凤、麒麟、狮子等造型面的塑造上,以棉花垫入其内,然后用金银线 纳绣显现出体积,表现出浮雕效果。清末粤绣大量倾销内地,由于这种绣法非常适合舞台戏袍、堂 彩,粗犷明朗,风格独特,因此备受欢迎。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