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绣花基础 > 正文
辽绣的介绍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绣花基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辽绣存在已有2000余年历史,在其所经历的各个朝代的宫廷及民间广为流传。辽绣记录了东北地区刺绣发展的历史,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具备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4月12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苏家屯区的何晓霞辽绣技艺已正式成为第四批沈阳市级“非遗”项目。

  最早绣在动物毛皮上

  从海城出土的骨针判断,辽绣出现的时间不比关内晚,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是《后汉书·乌桓传》。当时为了使毛皮更加结实和美观,妇女就在皮革上刺绣。清代是辽绣发展的巅峰时期。由于清朝注重文化交流,将当时的山东鲁绣、北京京绣、苏州苏绣等刺绣文化融入辽绣中。20世纪初期,辽绣逐渐从宫廷中消失,流传于民间。上世纪80年代末,热衷于辽绣的一部分人又拿起了绣针,开始了新时期的辽绣工艺。

  神话故事也是刺绣题材

  辽绣有着严格的程序和不同针法。首先将刺绣的底布固定于木质或竹制的边框内,要求紧绷、经纬平整、无皱褶。然后将设计好的图样用铅笔描于底料之上,根据不同的花样准备好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按事先描好的图样走针刺绣,最后将绣好的成品小心取下。

  辽绣绣品有着多种用途,如制成刺绣服饰、枕头顶(枕头两端),以及作成刺绣画、缂丝画等。根据绣品的不同用途,还分多种装裱方法,如服饰用,可直接用于要装饰的部位,或直接将服装当成底料刺绣。现在则多用于墙壁装饰,可以画框进行装裱。辽绣题材丰富,中原戏曲、神话故事、书法、绘画、小说人物都能用一根绣针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承载东北地区民俗文化

  辽绣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何晓霞,祖籍山东龙口,1968年出生于沈阳,自幼喜爱美术,受家庭熏陶,早年进行刺绣艺术学习,对辽绣的历史、发展、特点研究颇深。

  辽绣是存在于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一种民族手工技艺,用大红大绿等色彩,用粗犷豪放而又细腻多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东北地区各民族人民对美的无限追求。由于辽绣在不同时期应用于不同民俗活动,所以还承载了东北地区的社交礼仪、民间传说等历史故事。

  现在,辽绣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实用价值,从事和研究辽绣技艺的人原来越少,这种生存了2000多年的精美技艺目前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根据何晓霞辽绣技艺的现状,目前有关部门已开始对其进行普查,将其所掌握的文字、声像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并给予相关经费资助,进行活态传承。

附:当代辽绣刺绣师、吉蓝绣坊创办人何晓霞简介:
 

   【艺术系负责人】何晓霞

    当代辽绣刺绣师、吉蓝绣坊创办人

    简介:
    何晓霞,刺绣师
    1968年生于沈阳,1986年考入美术院校。
    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委员会 理事、辽宁工艺美术协会 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 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会员。

    自幼跟随母亲学习手工刺绣,作品中以针代笔,以线代色,把美术学院画理融入传统刺绣针法中去,形成了当代辽绣风格。
    1989年作品《迎亲》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3年创办了家族式的吉蓝绣坊,作品以绣制世界名画为主,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2005年在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个人展览;
    2006年应美国华盛顿大学邀请前往文化交流;
    2007年代表辽宁参加中国.深圳世界文化博览会;
    2008年作品《藏民一家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同年,该作品和《森林》在辽宁“红山杯”工艺美术大赛中获“金奖”;
    2008年作品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这是该馆建馆以来的第一次为当代艺术家举办的展览),其中部分作品被馆内收藏。
    2009年与大学合作,在大学建立了工作室,除创作外兼学生的教学工作。为了将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沈阳市政府还将这门艺术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作品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