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绣花基础 > 正文
温州发绣作品欣赏及往事回顾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绣花基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魏敬先“一个大男人坐在女人行里穿针引线”,寂寞而执着地默默探寻……
 

 

 
魏乐文、魏敬先的发绣作品《马克思像》如今陈列在马克思故居博物馆。
 

 

 
孟永国尝试彩色发绣《蒙娜丽莎》,完成了发绣从单色到彩色的突破。
 

 

 
赵建波的作品《弘一法师》,传神地绣制出大师的风采。
 

 

 
2000年,温州发绣艺术展办到了纽约联合国总部。魏敬先现场绣制的安南头像,造成轰动效应。
 

 

 
魏敬先尝试用头发和丝线相结合,绣制而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彩色绣像,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女王本人。
 

 

 
温州市发绣研究所不断拓展创作题材,从人物题材向风景、花鸟转变。图为孟永国作品《廊桥遗韵》。
 

 

魏敬先

发绣人像,是以人的发丝为原料,用绘画的原理在缎底上精心绣制的特种工艺品。温州大学“人像绣研究所”成立二十余年来,在温州市友协、外办等积极推介下,以发绣为载体积极开展“发绣外交”,为提高温州的知名度和招商引资等作出了贡献。

几缕青丝

牵动南师思乡情

1990年五六月间,我接到市委市政府一项任务:为温籍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的母亲绣一幅发绣肖像。当时,时任市委书记刘锡荣亲自布置任务,我愉快地接受了,并建议这幅绣像最好采用南老夫人本人的头发制作,更有意义。于是,市政府派员专程去乐清,在南怀瑾先生的老家找来照片和南母生前的头发。南老夫人是九十余岁仙逝的,她生前很少留下照片,仅有的二张,一张是发黄的模糊不清的个人照,一张是和别人合影的5英寸照片。在这张合影的照片里,老人穿着黑棉袄,头戴绒线织的黑色老人帽。虽然人显得小一点,但看起来还比较清晰。于是,我就以此为样稿,放大刺绣了。找来的南老夫人的头发不长,灰白色的,而且比较散乱,只有一小团,据说是老人生前梳理头发时散落下来,无意之中收集起来,塞在墙缝里。没想到,如今派上大用场了。

正是酷暑季节,为了赶任务,我挥汗如雨地穿针引发。通过两个多月精心绣制,我完成了这幅发绣,并配上了精致的镜框和礼盒。还剩下一小撮南老夫人的头发,我就用红布条扎起,粘在镜框底板上。我想,这对别人无用,但对于南先生来说应当是珍贵的纪念。那年秋天,时任市委书记刘锡荣同志率团访问香港,将这幅珍贵的绣像专程送到了南怀瑾先生家中。

当刘锡荣书记呈上南老夫人的肖像,并介绍这幅发绣部分采用南老夫人本人的发丝绣制而成时,南怀瑾先生愣住了。年逾古稀的南先生由于两岸的长期阻隔,已经四十余年没有返乡。此时,一幅绣像,不由引起游子的思绪万千。不等刘锡荣说完,“扑通”一声,南怀瑾先生忽然跪地磕拜,掩面而泣……在场的人无不动情。

南怀瑾先生十分感激温州市委市政府及家乡人民对于他的馈赠和期待,当场表示,能为家乡人民做点功德之事,应是义不容辞。

那次刘锡荣书记赴港是为了金温铁路之事而去的,想和南先生洽谈合作建设铁路的可能性。南先生虽在海外多年,但心系家乡。据说这次洽谈很成功,具有决定意义。不久,温州人民企盼已久的金温铁路项目上马了。

作为发绣艺术工作者,我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促成金温铁路的早日实现出一份力,我感到非常欣慰。写这篇文章时,我又找出1991年1月28日南怀瑾先生写给我的一封感谢信。信中说:“……刘书记锡荣先生亲自携来先慈发绣遗像。艺绝工精,洵为一代艺林杰作,迥非世俗价值可论其珍重者,除感谢温州市诸首长之盛惠,尤以发绣珍品作者魏敬先先生之精神,心力无法言报……”

现场演示

得到唐家璇的认可

多年来“发绣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功, 1996年初,我把作品、一些名人的亲笔信、报刊评论进行了整理,托请前中国驻叙利亚大使张真先生转交给时任外交部部长的唐家璇先生。之后,温州发绣成果引起了外交部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同年,便接到了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李小苏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要求我为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和尼泊尔国王王后绣像,作为当时江泽民主席访问南亚四国的赠送礼品。

而我与唐家璇外长的缘分始于1989年11月。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恰逢温州市和日本石卷市结为友好城市5周年之际,我和著名书法家林剑丹等随同市领导一行访问日本,在石卷市举办以经贸文化为主题的“温州展”。我带去了自己的水彩画和几幅人像绣作品,并准备现场为石卷市平塚真治郎市长制作一幅丝线素描绣像。为更好地展现这幅绣像,我预先在家完成绣像的95%左右,剩余部分进行现场演示,让人们可以亲眼目睹这幅绣像的制作过程。

11月5日上午10时左右,“温州展”开幕仪式过后,石卷市市长以及石卷市政府官员和应邀来参加开幕式的贵宾,来到我的展台之前,我停下手中的活计,起身立起绣棚架,进行现场刺绣表演。突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我知道,他们是为我绣的这件作品的逼真程度叫好。这时,被绣对象平塚真治郎市长登上展演台,高兴地和我握手,并连连向我道谢。他还饶有兴趣地与我交谈,并风趣地说:“你的技艺真了不起,绣得很像我。年龄要能倒退二十年,我也想跟你学习刺绣了。”

此次“温州展”也邀请了时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唐家璇参加,他来到现场对我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并高兴地与我们拍照留念。或许正是这次相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才有了后来发绣受到外交部的肯定。

发绣展览

在联合国引起轰动

为了让温州的发绣人像艺术声名远扬,在美国纽约温州同乡会章爱龙先生的热心斡旋下,经联合国文化委员会批准,我们2000年10月2日至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了为期5天的展出。

10月4日,艺术展在联合国总部入口处大厅正式展出(此前进行非正式展出),中午举行了简单的开幕式。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金永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公使王同福、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邱绍芳等参加了开幕式。

联合国总部是各国使团办公的场所,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及联合国工作人员约有8000人在此工作,我们把自己制作的18幅世界名人的发绣作品,包括“邓小平和江泽民十四大的合影”、“克林顿”“邱吉尔”“戴高乐”“叶利钦”等绣像,整齐地摆放在工作人员进出口的必经之路上,吸引了很多的观众。他们都认为用发丝绣像前所未见,而且绣得那么逼真、传神,真是不可思议。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我还现场绣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肖像,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围在我的周围,一边仔细观看发绣工艺,一边不时翘起大拇指连声赞叹:“发绣艺术了不起!”名片和宣传资料发了一批又一批。王同福公使及中国常驻联合国的工作人员都认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外国人知道和了解得太少,能在这里展示,并且能受到这么多人士的赞扬,是很不简单的。他们还认为由于发绣艺术的特殊性,更能吸引观众。再加上绣制的都是各国元首和文化名人肖像,他们的形象和名字人所共知,所以效果特别好。

有位日本工作人员看了好几次之后,非常激动,送来鲜花和一张她保存多年的画片印刷品;非洲和中东使团的几位工作人员要求和我们合影留念,次日还特意将照片送给我们;也有想为他们国家总统绣像的,向我们要去了资料和名片。还有一位年龄大约60岁左右的观众,拿着照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了展览场地和表演现场,并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坐在我们身边用文字对现场进行详细描述。在展览即将结束前,我们还惊喜地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王英凡来了,他仔细地观看了发绣作品,并说:“你们绣得很好,为祖国争了光。”并且对我们托人转赠给他的《中国发绣艺术》一书表示感谢,最后与我们合影留念。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展览结束后第三天,联合国文化娱乐委员会还特地为此次艺术展颁发匾牌,上面用英文写着:“奖给中国艺术家魏敬先先生,您的发绣艺术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联合国英文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等新闻媒体都对此次展览进行了报道。

作为国礼

献给俄首任总统叶利钦

2001年5月,原温州师范学院办公室突然接到外交部礼宾司一个电话,指明找我有紧急任务布置,说俄首任总统叶利钦应中国领导人之邀,到中国来休养一段时间。现在快要结束了,临回国前想送一件礼品给他,外交部领导提议送一件发绣肖像。只有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问我能否来得及。因为按常规制作一件发绣肖像需要三个月时间,二十天完成确实很赶,但这件作品作为国礼,此事非同小可,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关于照片,外交部负责联络的一位处长告诉我,目前正在全国发行的叶利钦著作《午夜日记》中有一张比较合适,我们得知后马不停蹄地分头寻找,很快就找到了。立即将照片放大、上棚、临稿,当天就开始刺绣了。由孟永国担纲绣头面,我绣衣服、领带。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没有上班下班的界限,日夜赶绣,逢双休日就把绣棚带回家绣。在作品的关键部位一丝不苟,次要部位大刀阔斧。

绣像终于在6月初完成了,拍出作品照片立即用电子邮件发到外交部。外交部认可后,告知我们必须在6月5日之前送到大连棒棰岛——叶利钦下榻的别墅,那里有外交部人员接待。学校就派时任温州大学副校长谢树华和我搭机赶往大连。

第二天上午,我们早早地来到接待大厅。9点30分叶利钦准时出现,他高大魁梧、声音洪亮,夫人奈娜陪同身边。首先,由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夫妇迎上前去握手问候,然后由张德广向叶利钦介绍我和谢树华副校长,一一握手后,叶利钦坐在正中的沙发上,我们解开红丝带,打开了绣像的礼盒,礼盒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谨赠”。当一幅精美的发绣作品展现在他的面前时,叶利钦仔细地端详了良久,翻译向他介绍,这幅肖像是我用发丝绣制而成的,我插话说:“这张作品的原稿是在您的著作《午夜日记》中选出的”。叶利钦听了非常高兴,点头称赞,之后站起,用洪亮的声音,热情洋溢地即席对在场的人发表了有关俄中人民伟大的友谊和合作之类的演讲,并特别感谢江泽民主席送给他这么一件精美的礼品……激情讲话之后,又一次和我们握手。

随后,我拿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这幅绣像的放大照片,请他在上面签名,叶利钦坐下来后很认真地签名,并与我们再次握手并合影留念。

马克思像

陈列在他的德国故居

2004年11月,温州大学“人像绣研究所”一行5人,在名誉所长何纪豪先生的资助下,赴欧洲六国作一次艺术考察。

途经德国特利尔市时,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马克思故居。在那座陈旧的三层小楼内,房间的摆设都是按照马克思生前的原貌,著作和手稿也大都是真迹。墙上挂的是马克思生前活动的照片,很多在国内的出版物上从未见过。在众多陈列品中,我们发现有一个白色瓷盘,上面刻制了一幅马克思素描头像,旁边用中文写着:“华国锋敬赠,1976年7月。”我当时眼睛一亮,萌生一个念头:何不用自己的一手绝技为马克思绣一幅发绣肖像,敬献给故居博物馆,供后人世代瞻仰呢!

我的这一想法立即得到随行者的支持,通过导游作翻译向故居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建议,最好由我们官方出面与特利尔市市长联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不是所有赠品都能给予展出的。

回国后,我便找到一幅适于作绣稿的马克思素描肖像,让研究所高级工艺师魏乐文主要负责刺绣。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绣像终于完成了。于是,我们拍出照片,把意图写了一封信,请市外办出面联系。大约过了两年时间,接到市外办通知,要我们把绣像的原件包装好,送或寄至北京外交部欧洲司三处一位同志处,再由他带往德国法兰克福给中国驻德总领事馆孙瑞英主任。我们随作品附上简言,希望这件作品能够在马克思故居博物馆陈列展出。

200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190周年之际,这幅发绣肖像由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馆总领事李海雁先生亲手赠给了马克思故居博物馆。

为表达对我们的感谢,10月8日该馆写来了一封感谢信,并且用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一张展示这幅马克思绣像在纪念馆中摆放位置的照片。信件中写道:“魏敬先教授制作的马克思肖像,收藏在特利尔马克思故居博物馆美丽的休息厅内,古朴典雅,相得益彰,能够收藏如此精致、独特的绣像作品,本馆深感荣幸。”

回首前尘往事,自己数十载埋头穿针引发,如今居然能造成如此之大的声势,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来源:温州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