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文化涵盖
服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服饰泛指衣、裤、鞋、帽、袜、巾、首饰、箱包以及各种配件、饰品;狭义的服饰仅指服装以外的各种服装配件和饰品。我们在这里讲的是广义服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饰包括五大基本要素:面料、款式、色彩色调、加工工艺与价位。不言而喻,它们的结构层次与水准,制约着服饰的文化内涵、它所外现的文化品位,以及消费者体验、鉴赏、玩味的文化底蕴(俗称文化品味)。这是我们研究服饰美,应该明确的一个前提。因此,服饰所涵盖的文化有这样几个层面:
1、服饰是物质生产与物质生活的缩体
“人猿揖别”之后,服饰是人类的第二层皮肤,不可须臾离开的物品,它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物质生产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服饰经历了“草、叶裙围”、“兽皮披”、“早期织物装”,到“布帛衣裳”以至于现代科技产品服装时代。服饰的用材、加工技术、款式与色彩色调,取决于那个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受当时的科技水平、认识能力、社会经验以及物质生活基本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人们的支付能力)的影响。当人们食不果腹之时,服饰便退居于次要地位。墨子说得好:“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服饰不仅是那个时代物质生产能力的反映,也是那个时代物质生活水平的反映。所以,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的缩体。
2、服饰是社会礼仪制度与风俗习惯的折光
一般地说,服饰在各国历史上,都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体现了国家根据礼仪传统和民俗习惯对服饰制式的统治,各种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特定服式要求。这一点我们中国尤其突出。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传承的中华特有的服饰传统。“三礼”(《周礼》、《礼仪》、《礼记》)记载了等级森严的服饰礼仪制度,从而形成了中国服制的一整套传统做派,具有独特意义的着装理念,以及名目繁多的服饰样式,使中华服饰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世界意义。目前,我国着手进行的公共着装规范,必将对以公共职业装为重点的服饰开发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3、服饰是人们思想意志与情感世界的写真
服饰关乎人们的仪表,是人们内在意志与情感世界的写真。在这方面,中国自古以来,把服饰当作人的仪表之尊、德尚之表和情感世界的外化,推崇“内美”,“文质彬彬”,“暖而求丽”,“好质而恶饰”,“天人感应”,“衣冠楚楚”,“不可异众”,等等服饰观。不同朝代,封建文人的服饰议论,其说不一,然而大家强调的近乎都是要求服饰表现人的作风、气派和尊严。事实上,不仅古代帝王在自己的冕服上所寄驻的思想、意志、情感一览无余,而且一般官吏、百姓也无不如此。时至今日,人们更是在追求款式、面料、色彩色调的同时,力求有一个吉利的名称、知名的品牌。可以说,古今中外,衣如其人,概莫能外。
4、服饰是多学科、多技艺的重组
服饰不仅秉承历史、思想、情感的特征,而且尽显哲学、心理学、美学、经济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念和知识,同时还凝聚诗歌、绘画、书法、篆刻、雕塑、剪纸以及其他文化样式,甚至音乐也被派上了用场,令人不能枚举的表现方式,折射社会历史背景、法律制度、人文风俗、宗教意识、价值观念、经济水平、技术与艺术表现力、审美力等等。因此我们说,服饰所展示的文化是一部地道的百科全书。
5、服饰是人类文化、民族文化、群体文化与个性文化的再现
动物也有其外表之美,但那纯属造化;而人类的服饰,则是人类所创造而特有的现象。但是因为地理的、经济发展的差异,经过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而形成的地域性、民族性差别,反映在服饰上,其形式和风格各异。所以服饰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这就是所谓文化圈。同时,同一文化圈,其不同的群体,又有各自的特点。并且,因为其中的个体经历、受教育的程度、生活习惯、兴趣和爱好上的差别,同一群体中人们对于服饰的款式、色彩色调要求也不尽然一致;因一个头花、一具领结、一条丝巾、一款项链,而尽显个人风范。正是类文化、民族文化、群体文化和个性文化的交付存在,便构成了服饰文化的绚丽多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的加强,民族的、地域的服饰文化要素,相互吸收、借鉴,但不能忘记,只有地域性、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国际性。忽视这种差别,奢谈所谓世界潮流、国际风格,很不利于服饰的民族性、地方性要素的开发与张扬。
6、服饰的其它文化链接与延伸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饰的其它文化链接与延伸,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包括服饰的美学、文化史、技术史、服饰品牌、服饰广告与宣传、服饰的布展与营销、服饰厂商的企业文化建设、服饰的科技进步、服饰工艺以及面料艺术与生产,等等。
探讨服饰的文化涵盖,在于深掘服饰文化的内涵、拓辟服饰文化的外延,更好地掌握服饰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以进一步放开视野,拓展思路,升华服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