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剪纸亮绝活。 周庄 摄
9月20日,无锡第二届太湖博览会拉开序幕。历时10天的“太博会”主要由太湖经贸节、太湖旅游节和太湖文化艺术节三部分组成。此次,我市派出了由28名艺术家组成的民间艺术代表团参展,艺人们高超的技艺和独具匠心的作品受到参会者一致好评。
民间艺人无锡受追捧
9月21日,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省的400多位民间艺术家带着他们精心创作的作品汇集无锡美术馆。博览会上不仅展出了具有江南特色的紫砂、云锦、苏绣,而且有代表北方韵味的剪纸、版画、石刻等等,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参观选购。
我市民间艺术代表团是由市民俗文化协会组织的。据悉,我市此次参展的作品有民间艺人张丽君的剪纸、张炳根的铁画、沈启宏的立体纸艺、权齐全的锡箔纸等,包括络画、布艺、石刻、编织、手绣等30多个类别。
我市民间艺人的佳作引起了当地市民、外来游客、专家评委的极大兴趣和各地媒体的追捧。来自南京已近80高龄的民间老艺人高洪伟通过一番观察后激动地告诉记者,没想到徐州民间艺人整体水平会这么高,有很多作品不仅构思精巧,而且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我市老艺人曹凤英带着曹氏香包来到了无锡,因为她制作的香包价位适中,兼有装饰和提神醒脑等功效,成为全场的卖点,开展第二天香包就卖得差不多了。一对来自美国的情侣高兴地收购了不少我市的剪纸、香包等物品,他们操着并不流利的中文说:“徐州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我市民间艺人的绝活同样也吸引了前来“太博会”采访的记者,摄影记者纷纷把镜头对准了花伟斌的葫芦、王子炉的刻瓷等等,而无锡广播电视局纪录片的负责人更想给徐州的民间艺人做个系列专题,并和市民协达成初步意向,国庆后将到徐州现场拍摄,计划明年参加在法国举办的全球纪录片大奖。
民俗经济引发思考
在“太博会”上,我市民间艺术品尽管受到了广泛好评,但是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据了解,这次去无锡参展,所有开销都是民间艺人们自己负担。为期5天的展销下来,艺人们的作品有的只卖几百元,还要自己贴钱。下岗职工许月琴带着自己的皇室十字绣到会参展,只卖了100多元,连花费的零头都不够。此次带队前往的市民协副主席殷召义无奈地表示,虽然出来都得到不错的社会效益,但是如果出来都让艺人们贴钱参展, 这样势必会打击艺人们的积极性。
发展规模化产业
发展民俗文化就要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我市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独具特色,底蕴深厚,人才济济,发展潜力无可估量。但要发展壮大民俗经济,首先就得加大资金投入。据了解,民协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各企业的赞助,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民协的活动经费比较富足,而对于徐州来说,活动经费就相对少了些,这也从客观上限制了我市民俗文化的发展。联科绣花网
其次,要形成产业化发展规模。这次去无锡参展的不仅有民间艺人,还有不少是以公司形式出现的,宜兴的紫砂壶、景德镇的陶瓷、苏州刺绣等当地比较大规模的文化企业均来参展, 通过发放宣传单和名片,由专门的营销人员介绍产品,因此在此次展览会上收获不小。我市虽然是以组团形式到会参展,但是参展的艺人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产品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不可否认,民俗作品有些是独门手艺、绝活,无法复制后批量生产,但是也有不少产品是可以形成规模的。比如这次在会场备受关注的曹氏香包就有自己的网页,通过在网上接订单,然后在自己的加工厂设计制作。曹氏香包已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近10个国家,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解决了20多位下岗、失业人员的吃饭问题。但是,我市能有这种现代化营销意识的民间艺人太少了,而且大部分艺人基本上只潜心研究创作,很少把精力耗费在创作之外的生产销售方面,这也是我市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