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4月10日讯(新疆日报 记者秦煌)头顶的帽子、脚上的鞋子等物品都是辉映着深厚文化的亮点,串起来,会形成迷人的花环,散发民俗的芬芳。
3月中旬,记者听白玉林等几位老人讲述关于云南鞋子的见闻;3月底,记者赴新疆大学民街民俗展览馆领略新疆帽子等民族服饰文化,新鲜、愉快、希望充溢着心胸。去年,新疆天山骑游协会的史德双、白玉林等人骑自行车旅游云南时,遇见了一位来自四川的名叫赵华的满天下收购民族鞋子的小伙子。首先吸引天山骑游协会
一行的是赵华的装备:在一辆自行车上加装了箱框;自行车上面加装着一个中空的长方形架子,搭上木板就可以当床用。
赵华的故事让白玉林他们惊异:他专到民族地区收集各朝各代的鞋子;他的箱框里全装着收来的鞋子;他几乎没提到什么赞助,自己又没有多少钱,白玉林估计他那微薄的经费是办鞋展挣来的。赵华的生活标准比白玉林一行差多了,但他非常乐观,是一种被明确且有意义的目标鼓荡起来的包不住的乐观。
据说,赵华已走了大半个中国,曾多次办过鞋展。听说赵华今年要经川藏线来新疆,新疆天山骑游协会成员表示愿意伴行新疆,略尽地主之谊。记者一再请求白玉林等人,到时别忘了告诉记者。记者恭候他的有擦亮的眼,洗聪的耳和擦亮的相机,甚至还有愿意同行的自行车。穷小子赵华借民族鞋子可以广收快乐,可以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尽力,相比起来,创办新疆民俗博物馆的新疆宝亨集团与新疆大学的联盟则可谓虎翼之合。3月29日,记者到新疆大学民街民俗博物馆参观,很过瘾。吐尔逊馆长说,这里是新疆各民族衣食住行娱的大观园。新疆13个主流民族的物品这里都有,只是尚需不断整理、补充。
记者关注的重点是鞋帽等衣饰。听吐馆长说,所收鞋子不多,且大多是新的。新疆各民族一般没有收藏鞋子的传统,古鞋基本上在古墓的出土物中才可见到。展柜中有一双来自哈密的50年前的手制高筒棉袜,已算是“老字辈”的了。新疆的民族帽倒是比吐馆长的微笑还要多。吐馆长说,他们采集到的新疆各民族的帽子有145种,主要采自南疆;其中维吾尔族的有一百二三十种,又主要采自喀什。据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帽子约有150多种,其中花帽有100多种。
他说,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的帽子较多。论种类和数量,喀什最多。吐鲁番和哈密的民族帽子上一般绣着牡丹花和红花。同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帽子上的图案、色彩往往有一点区别。柯尔克孜族的圆柱形毡帽和塔塔尔族的谢伊达伊等,都是新疆民族帽中的名品。于田、且末、若羌一带的维吾尔族妇女的白盖头上常常点缀着一种叫台勒排克的花帽,直径10到12厘米,是世界上直径最小的花帽。从远处看,像是头上开着鲜花。
据吐尔逊说,新疆大学另有自己的民俗博物馆,面积只有200多个平方米,不像民街民俗博物馆,面积有1250平方米之大。在新疆大学民俗博物馆里有一顶采自温宿县的花帽,距今200多年了。新大民俗博物馆还收有
各种名品花帽,如纥纟达花帽、珍珠花帽、塔什干花帽、奇曼花帽、带缨穗花帽等等。还有各种皮帽,如毛拉式皮帽、水獭皮帽、狐狸皮帽、貂皮帽等等。
吐馆长说,到4月份,新疆大学将赴南疆选购民俗物品,新疆大学出专家,新疆宝亨集团出钱。多少散落民间的宝贵文化资源不是几个赵华能采收完的,能挽救的。有了大企业与专家团的有机组合,民俗文化繁荣的春天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