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旱烟壶家族中,有一类用布料或绸缎缝制,上面刺绣着吉祥图纹的小烟丝袋,俗称烟荷包。烟荷包问世于明朝,盛于清代,至民国年间渐渐淡出,解放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较流行。烟荷包因其实用又可观赏,并与烟杆一起常携带于身,故明、清以来除妻为夫作、母为子作外,又作为少女精心缝制赠与意中人的定情信物。那小小烟荷包上不仅倾注了少女的纯洁心愿,从中也可窥出姑娘的女红功底、思维能力和才识深浅。它无论在款式、构图及刺绣手艺上都颇费未嫁女的一番闺思。
荷包分有盖和无盖两种。无盖的串绳后可收口,类似旧时的杯套。一般有盖的工艺比无盖的繁缛,它的鉴赏价值亦高于无盖的。有的烟荷包还配以玉坠或流苏,古人将之系悬于旱烟杆下,一步三摇,显得悠闲自得,气派十足。
图为清代布质绣花宫灯形烟荷包。长12.5厘米,它构思新颖巧妙,图案寓意含蓄,配色艳丽不俗。该烟荷包前后两片之间以布质青花滚条缝接,烟包盖制成清代官帽形,配以黄地并绣上龙首鲤鱼,下面以莲花座托底,12片莲花瓣上成双成对绣着书画轴卷、棋盘及红心。最耐人寻味的是荷包身段绣以“彩楼配”典故。笔者推测该绣女出自书香门第或是大家闺秀,粗通琴棋书画,以绣烟荷包巧妙地寄托着姑娘勉励郎君寒窗苦读,金榜及第的期盼。
笔者虽从不吸烟,但每当夜阑人静,对着壁上一溜小巧精致、色彩缤纷的烟荷包凝思出神时,总会隐隐嗅到溢自荷包内的缕缕烟叶清香,它似乎使人亢奋,然而真正使人感到兴奋和感慨的并不是烟袋内的烟末余味,而是从这些争艳斗奇的烟荷包中飘溢出古代民俗文化和刺绣艺术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