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张女士,42岁,教师
服饰是一个社会时尚变化最灵敏的风向标,改革开放3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标志性服饰,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张女士1966年出生在部队家庭,家里姐妹4个,家庭经济良好,母亲擅长裁剪服装,从小对时尚有着灵敏感悟的她拿出影集,为我们评点那流失的流行元素。
上世纪70年代关键词:
军服、花袄、“的确凉”
上世纪70年代的童装给人古板、晦暗的感觉。“老大穿新、老二穿旧”,排行老二、老三的,常常会盼着姐姐的衣服快点换下来,好轮到自己穿,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初,照片中的男孩穿小褂、裤衩,女孩穿的都是大人衣服改的。那时候做新衣服时,大人们常常也会把衣服做得大一些,照片中抱着小孩的小姑娘的花上衣还挽着袖子,左边一扎小辫儿的小女孩穿了条超大的短裤。海军衫、娃娃服,这就是当初的童年印象。
“上世纪70年代初,是崇尚军装的年代,衣服清一色蓝色、绿色。如果有双部队发的大头鞋,就是最时髦、最时尚的装束。”小时候住在市府街87号的张女士记得,当时谁能穿着蓝色“的确凉”上衣就够气派了。
1978年,张女士的舅舅买了两个大红色的“套脖”送给张家姐妹,这种装饰品一出场就吸引了满烟台大街小巷羡慕的目光。张女士说:“戴着这个上学,你就感觉像明星一样!”上世纪80年代关键词:
喇叭裤、蛤蟆镜、太阳裙
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敞开,外面世界的流行元素涌了进来,使市民眼花缭乱,年轻人开始了狂热的“赶时髦”。
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在上世纪80年代初,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院子里男青年偷着买那种裤子,买不到就买大花布做。那种裤子上面紧紧地包着屁股,裤腿散开包着脚面,穿着嗽叭裤的男青年成了不正经的‘地包’、‘流球’的代号。”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服装面料的增多,服装的款式也不再保守,女装也进入了色彩艳丽的手工制作阶段,连衣裙悄悄进入了市民的生活。在这张照片上,张女士穿着在海防营买的露着胳膊的网球裙,妹妹穿宽松的短裙,显得青春靓丽。“我妈妈会做衣服,那时流行领子带飘带的,或是荷叶领子上镶上一圈花边,袖子就是那种泡泡袖的。”
后来,社会上涌起一股织毛衣风,好主妇的一手好毛线活儿,就能让家庭成员走在时尚的尖峰上。这张照片中,张女士穿着鸡心领白毛衣,红格子衬衫领子翻出来,妹妹穿着一款紫色毛衣。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服装上,人们也逐渐注重细节及个性化来。“我有一件大毛衣,是毛线里面掺着一股金线织的,灯光一照上去,就反射出金色的浅浅的光来,这件毛衣让我大出风头。”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的热映,让大红裙子瞬间火了起来,而下摆宽大的太阳裙也风靡烟台。走在街上,你常会看见两手扯着太阳裙裙角骑着自行车的女青年。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次文艺汇演上,女青年纷纷穿上红色太阳裙。“你看,那时候流行头上扎块手绢当头饰,脚上的护士鞋也是相当流行的。”
后来,一字领的背心俘获了女孩们的芳心,女孩子们纷纷穿上各种颜色毛线编织的背心,彩色的“萝卜裤”也大行其道。从这张照片看,张女士和伙伴们穿上了白色、浅蓝的裤子,不仅上衣的款式各有不同,而且颜色也形成了粉色、红色、蓝色等丰富多彩的色系。
上世纪90年代关键词:
夹克衫、健美裤、松糕鞋
上世纪90年代,带拉链的夹克衫、西服成为当时的大众流行,当时有句顺口溜叫做: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健美裤一般以黑色为主,贴身,高弹性。“你看我这张照片,穿着白色高弹的健美裤。其实这种裤子并不适合胖人穿,但那时上到50岁的妇女下到十几岁的女孩子,差不多一人一条紧紧的健美裤。”
后来烟台开始流行买料做服装,男的流行双排扣西服,女的穿过膝的西服套裙。有一年,在电视上看到巩俐穿着被面的大旗袍,张女士马上跑到三站,买了两幅带着孔雀、牡丹花的被面,做了两条旗袍穿在身上。
到了90年代末,松糕鞋给矮个子女性带来了福音,也展现了女性张扬、自信的个性。张女士家的鞋柜里也添了好几双松糕鞋。“那鞋底子厚的,和唱京剧穿的鞋子差不多。女同志穿着松糕鞋走在马路上显得特别挺拔。”
新世纪:
花最少的钱穿出潮流
“我现在不喜欢买品牌服装,不是买不起,而是要花最少的钱,穿出潮流的感觉。”现在,和所有喜欢逛街的女人一样,张女士喜欢到街边小店“淘”衣服。“家里的衣服都没地方安置了,前些日子给灾区捐衣服,我捐了两大包新的。”张女士笑着说。
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女性朋友开始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