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身着惠女服饰的惠安女孩。
“政府有责任主动保护我们的文化,如果政府的女性工作人员可以主动穿着惠女服饰上班,开这个先河,那么对全国妇女民族服饰的保护都能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由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郑向敏发起的“社会性别视角下‘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项目步入尾声,根据调查结果,郑向敏向被调查地区惠安县小岞镇政府倡议政府女干部和女工作人员穿着传统惠女服饰上班,引起了该镇领导干部的热议。
“惠安女”,指的是生活在惠安东部沿海农村的女性,一度以温柔贤惠,吃苦耐劳闻名于世。近年来,“惠安女”以其独特的“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宽筒裤”的服饰吸引了海内外的关注。
惠安女服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服饰整体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奇而不俗,艳而有韵,可以说是汉民族服饰中最独特和最具有视觉冲击的个性服饰,被誉为“现代服饰中的一朵奇葩”。
然而,惠安女服饰的现状并不乐观。从项目调查结果中显示,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具有鲜明个性与地域性的惠安女民生民俗消失的趋势日益明显。惠安女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美感的传统服饰也遭到了现代流行服装的有力挑战。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在意传统民族服装的文化含义,并低估了传统民俗的社会价值。现在很多惠安女不能坦然地穿着传统服装进城,惠安男子尤其是年轻男子也认为家乡女子的服装土气十足,更不喜欢自己的妻子穿传统服装。目前,35岁以下的惠安女已经很少有人穿传统服饰。以小岞镇为例,当地几乎所有的中青年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穿着其传统的惠安女服饰,外出打工、学习的女性更是如此,只剩30%左右的老年女性还保留着以前的传统着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惠安女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农业、渔业、手工业发展到石雕、金木雕、服装鞋帽、交通运输、商业和饮食等行业,其传统服装失去了原来的实用价值,惠女服饰的展示更多的成为一种庆典化、舞台化的表演,没有实现活态保存,以服饰文化为代表的小岞镇独特的“惠女文化”正在逐渐弱化、消失。
对于这种现状,郑向敏提出只有致力于对惠安女社会地位的改观,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才能从根本上使惠安女服饰真正成为当地人文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把历史悠久的惠安女服饰宝库流传和发扬光大。他说,要使传统惠安女服饰走出福建,走向世界,与流行时尚挂上钩,需要进行相应改良,既保持惠安女服饰中传统的精华部分,又和流行趋势并肩而行。此外,郑向敏还倡导成立“惠安女文化博物馆”,向社会宣传惠安女服饰文化,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