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没有做过任何田野调查,不过就真正的男性时装来讲,其消费者是一个非常具有典型性的人群。
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但中国男士的时装市场远远谈不上成熟,尤其考虑到中国千百个城市的庞大版图,更是如此。记得大概是一年前,在很多街拍网站上线的时候,我的一位朋友被拦在街头拍了好几次。晚上回家之后,关上门,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对着镜子看了半天,也没发现自己的造型有任何过人之处,充其量就是用牛仔裤配了瘦身西装。这位仁兄长叹一声,发出了中国男装时尚任重而道远的感慨。然后出门买了PRADA的最新套装。第二天,堵在他公司门口的街拍网站摄影师,就有了显著提升作品品质的机会。
虽然这个故事有玩笑色彩,但是刚好可以说明,正是因为处于草创阶段,此刻热爱时装的男士才都堪称绝对的BigFuns。对于他们来说,时装意味着“刚性需求”。有时候,我看藏书家的故事,常常想到我的时装朋友,他们会像藏书家一样为了满柜时装,不惜代价。其实,任何领域的先行者都有这样的热情。更何况,对比流行频率极高的女装来说,男装的经典性让人更有占有欲——不是说男人占有欲最强吗?
在国际男性杂志中,目前最流行的选题之一就是 “有限预算下的着装法则”,其流行程度不亚于人们重读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的次数。我承认这些栏目的意义,只不过这种意义对于 “时装实用主义者”才发挥作用,真正的时装fans是不会满足于搭配出来像某个品牌的原创风格的。这不是追求大牌,你见过一个收藏家拿着青花瓷的仿古工艺品不肯松手的吗?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对于男人而言,说服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算旁边的人都说“看着挺像的”也没用。我认为这吻合北京话里“不装”的含义。
在我个人看来,世道对于男性时尚的影响在于唤醒他们的责任。我对男装一个始终不变的看法是,服装应该体现他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代表着他们的信心。比如在模特界,男模中几乎没有过KateMoss这样的超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男人不能是“纯美”一族。一个纯美的女性会成为时代偶像,并产生价值;但男人总是因为价值才产生魅力,回顾一下男装史中的FashionIcon莫不如此。
当下时候,这种对于责任的使命召唤已经发出。在2009年秋冬的男装系列中,沉稳的双排扣西装(PRADA),充满男性力量带有蓝领风格的套装(Burberry),都意在强调男人当自强的味道。为什么不是2009年春夏?对不起,设计师总是提前一年多的时间创作下一季的风尚,像这种连沃伦·巴菲特都预测不了的金融风暴,就别强求设计师们料事如神了。
前两天看电视,一个新闻片段让我感触很深。目前很多美国慈善组织为失业人士提供帮助,送钱送粮的都有,其中一个组织赠送的是服装券,每一个人都可能得到一套适合面试时穿着的严整套装,包括衬衫、领带和皮鞋。一位接受捐助者在试装的时候说:“这一刻让我觉得自己还有明天。”我相信这种感受,并且保证这不是一个时尚杂志的从业人员所做的煽情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