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关注出口市场风险,注重产品国际竞争策略研究。 凭借着完整的产业体系、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丰富而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持续稳定的规模资本和技术投入,并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作为支撑,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有目共睹的。同时,被动配额的取消将推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朝更加自由化和以市场因素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尽管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是我国纺织企业在后配额时代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的拦路虎,但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更不是企业无法避免、无法逾越的一道壁垒。 中国纺织业在后配额时代应对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过程中,除了需加强行业自律、避免盲目出口、防止“量增价跌”局面出现之外,相关生产企业和出口商根本上还应加强对产品国际竞争策略进行研究,即对自身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地位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和评估。 企业特别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包括:本企业和原产于中国的同类出口产品在进口国的平均数量与价格走势;本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变化;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和策略;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失业率、产品库存和市场价格、重大事件的动态信息;其他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及潜在知识产权纠纷;进口国政府的产业和贸易政策等。企业既可以通过自身力量获取上述信息,也可以委托专业性的权威咨询服务部门进行更为系统、专业的策略分析,从而避免进入那些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趋薄、进口国企业及政府反应强烈的行业,有效降低企业出口产品可能遭遇“纺织品特保”措施的风险,最终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做大、做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并非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惟一威胁。反倾销措施、特定产品保障措施在中长期仍然是其他国家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有效贸易救济手段。就在今年6月1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C160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长纤面料启动反倾销调查。尽管证明倾销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产业损害”与纺织品特保中“市场扰乱”的指标体系不尽相同,但作为贸易限制性措施,其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维护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因此,加强产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不仅在中短期内是中国纺织业应对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的惟一良策,对于中长期降低反倾销措施和特定产品保障措施乃至反补贴的风险也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