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届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暨中国国际针纺织品博览会日前在沪举行。“中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韩国、美国、法国近400家企业参展。展会上,不少企业新品迭出,显示出中国纺织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产品的升级。 但在展会采访时,一些知名企业对品牌出口表现的冷淡,不能不让人对“无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的出口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获本届交易会最佳品牌奖之一的北京纤丝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占据了一楼很大的一个展位。“取消进口配额对我们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展位负责人祝小姐说,“我们的产品主要针对国内中高档消费市场。”当被问起有否考虑出口时,她表示,国内市场的需求公司尚不能完全满足,因此暂时不会往国外发展。 而一些品牌知名度本身就不太高的国内企业更是把眼光放在国内的低端市场。尽管深圳一家服饰公司在展会上打出“创内衣品种最多的企业”,但该公司的一位地区负责人说到:“我们和国外企业合作通常采用定单制,即来料加工和贴牌。国内企业大多不以自己的品牌出口竞争。” 世贸组织的报告说,取消配额后,中国在美国服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将从2002年的16%上升到50%,占据欧盟服装市场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0%上升到29%。但是,抓住取消配额的机遇,中国纺织产品出口能否有质的转变? 从目前情况看,“无配额时代”的到来只是为中国企业铺好一条通向外界的公平竞争之路,至于有没有能力走出去,敢不敢走出去,是否应该走出去,则需要企业自身的力量。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彭桂福说,参加“中针会”的企业大多针对国内市场,把国际市场份额作为大头的企业不多。而“中针会”历来被认为是代表中国针纺行业发展趋势的品牌展会,在业内有一定的代表性。 中国纺织业常常被与“低价竞争”、“廉价”联系在一起。由于产业资金投入不大、周转时间快、技术含量低等因素,一些中小企业大打“低价”牌,在国内国际市场均成为知名企业的强劲对手。 专家认为,我国企业从原先擅长的“来料加工”转变成“品牌出口”仍需时间。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李建华认为:“产品开发能力弱,技术装备实力不强,出口依然以贴牌为主,出口商品中低档为主,缺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这大大制约了中国纺织出口服装的价值,而且也易招致国际上反倾销、特保措施的打击。”看来,一味专注国内市场竞争态势而缺乏品牌出口的能力和勇气,是中国纺织企业面对“无配额时代”露怯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