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丝绸全商品出口折丝量(长、短纤维)和出口金额均创近10年来的新高。据匡算,去年冲抵进口前的丝绸全商品实际出口折丝量约8.91万吨,比上年增加出口约1万吨,即增长约12.66%;丝绸全商品出口金额为31.99亿美元,虽然还未达到1994年的32.8亿美元,但也创近10年来的新高。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约1万吨的出口增加量中,对印度出口的增加量约占31%;从商品看,绸缎和服装等制成品出口的增加量分别约占42%和58%。
今年出口势头看好
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外经济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高峰期,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拉动着全球商品需求稳定增长,商品贸易将继续呈现大进大出的局面。随着我国内外贸的一体化,国内大市场、大流通的逐步形成,特别是国际跨国集团直接来我国内市场采购,使国内外市场界线逐渐模糊,逐步走向融合,相互促进,十分有利于出口的增长。
丝绸对印度的出口仍然看好。近年来,印度由于干旱,以及其国内茧丝价格较低,生产下降。据印度当局统计,2002/03财政年度和2003/04财政年度,印度蚕茧产量分别同比下降8.57%和8.59%,生丝产量分别同比下降7.73%和4.43%。
随着印度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国内丝绸消费将增加,如消费量很大的真丝“莎丽”等。同时,据印方报道,近年印度丝绸出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又给印度丝绸出口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将增加印度对丝绸原料性产品的需求。
近年来,印度在某些国家和国际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正在提高茧丝的质量和档次,但据印方报道,在2004/05财政年度前半年的生丝产量中,二化丝仅占5.6%左右,说明在这方面的进展较慢,并不顺利。因此,印度近年想要明显减少从我国的进口并不现实。即使从2003年1月对我2A及2A以下的生丝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继而正式裁定反倾销,并对3A级以上生丝增加复检措施以来,我对印度出口的总丝量(含绸缎)非但没有减少,相反仍有较大的增长。
可以预计,今年我对印度出口仍会有一个较好的势头,不排除仍有一定的增长。只是由于欧美等印度丝绸产品出口市场纤维流行和需求的变化,以及其国内生产技术和成本等原因,对我产品品种的需求可能随之有所调整。
丝绸对欧美国家出口有望增加。据报道,目前全球每年人均纤维消费量为9公斤,而发达国家则达到38公斤。因此,尽管发达国家的纺织丝绸产业转移是必然的趋势,但欧美等发达国家依然是世界纺织丝绸产品的最大市场,丝绸尤为如此。
今年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丝绸出口负面影响不大。因为丝绸总量相对较小,市场较集中,传统市场国家的消费水平也较高,以及丝绸产品的价值和售价相对于其它纺织品也高一些,一般来说企业消化成本的能力也会强些。再说,自从丝绸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配额取消后,我国企业也已有了一个适应调整期。截至目前,从我国政府和国际上所采取的主动或被动控制我产品出口量的一些措施看,丝绸产品涉及的面不大,总体分析和估计,对我丝绸出口影响不会大。即使某些措施可能有些影响,也可能要到下半年才显现,现在还不明朗。相反,从长远看,这些措施有利于推动企业优胜劣汰,有利于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高竞争力。
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受去年蚕茧收购价格和下半年后期以来行情的推动,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今年全年的桑蚕茧生产有可能创近10年来的纪录。但是,东部有些“老区”的生产可能有所下降,出现挖桑或弃桑、弃养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对蚕茧生产的支持力度、资金投入、劳动力产出和比较效益等低于粮食生产;劳动力(尤其是年轻的、有文化技术的)转向城市务工,科技进步难以推广,养蚕粗放,生产风险加大;城镇建设用地和土地管理制度的调整使桑园减少,连片环境一旦失去,分散地块也就被迫弃之。此外,因蚕茧与粮、棉等比价之差,某些产区的蚕茧生产可能受影响。
此外须关注的是,前一时期,印度提出要对我绸缎出口实施反倾销调查。现中印双方正在沟通商量中。从总体上分析,目前双方都不愿看到在此业务上各自受到损害。印度近年从我国进口的绸缎约占其内外销用丝量的1/5,而我国对印度出口的绸缎约占我国绸缎出口总量的1/3以上。这对双方十分重要,都不可能轻易放弃。不过,如果此反倾销的提议最终被裁定,在短期内可能会对我绸缎出口有些影响,但从长远看估计影响不大。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丝绸也有可能与其它纺织品一样,对原设限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显现一个短期猛增的“释放”效应。一些企业为避免或减少国外对我可能重新设限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有可能出现“抢发货、先进关”等现象,这又可能会若来新的麻烦。企业在出口中须谨慎自律,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