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纺织服装出口的大省,纺织服装是浙江第二大的出口商品,仅次于机电产品。尤其是在2004年第一季度,浙江的纺织服装出口超过广东,成为全国第一。2004年,全省纺织品出口203.8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35%,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1/5强。2005年1月1日起,原先对纺织品进口实行配额限制的发达国家按照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ATC)取消了纺织品配额。虽然这意味着纺织服装贸易向自由贸易回归,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发达国家势必采取新的贸易壁垒来限制纺织服装的自由贸易,贸易摩擦在所难免,纺织服装出口的前景不容乐观。为了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保持并提高浙江纺织服装的国际竞争力,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应该“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国内企业和国外很多人认为2005年配额取消将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国内学术界的态度比较谨慎,国内多数学者则认为纺织服装出口前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乐观。从目前世界上部分国家的反应来看,配额取消后纺织服装贸易的摩擦可能进一步升级。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已经失去纺织服装生产的比较优势,但是为了保护国内的就业,必然会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从我国的纺织服装进口。作为应对措施,浙江的纺织服装企业除了加强品牌建设和科研投入以加强新产品的开发以外还可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当前情况下,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到国外去直接投资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
第一,浙江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去进行直接投资是必要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种自由贸易区协定、优惠关税安排所造成的对我国产品的歧视性使我国纺织服装的价格优势被贸易壁垒抵消。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国际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各种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欧洲发达国家组成欧盟,美国和加拿大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本先后同韩国、新加坡和东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而且一体化的发展是动态的,欧盟从最初的六国扩展到2004年的25国,现在有准备吸收一些前苏联国家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在酝酿从原先美、加、墨三国发展成包括所有美洲国家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所有的一体化组织——不论是对外来产品实行统一关税的关税同盟,还是各国保留自己原有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自由贸易区——都对内部贸易提供优惠,不仅关税要低于提供给WTO伙伴国的最惠国待遇,非关税壁垒也低得多。与一体化组织内部企业的产品相比,我国产品在进入这些发达国家市场时,显然处于劣势地位,以出口方式进入已经不再是最佳选择。
由于发达国家国内的纺织服装企业及其员工担心配额取消后,大量进口中国纺织服装将会危机到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们对自己本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对从我国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采取限制措施。中国商务部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2月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达23.8亿美元,同比增长85.13%,对欧盟出口纺织品服装合计27.7亿美元,同比增长70.59%, 2005年4月美国和欧美先后启动针对中国纺织服装的特殊保障措施,现在不需要其国内企业提出申请,单凭进口统计数据就可以启动进口保护措施。发达国家还会进一步加强其他措施如反倾销、劳工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前景并不乐观。
由于国内企业对配额取消后纺织品出口前景估计过于乐观,纷纷扩大生产能力,还有一些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纺织服装业投资在2004年上半年曾一度出现过热迹象。在国际市场需求量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国内急剧膨胀的生产能力不可避免的将导致整个国际市场供给过剩,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有可能上涨,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同时为日后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埋下了隐患。
入世以来,国内投资过于旺盛导致国内资源供应紧张,特别是能源成为限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引进外资规模的扩大和国内企业的扩张,国内部分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如煤炭、铁矿等价格一路上扬就是很好的证明。近几年各地政府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盲目上马大项目,结果导致工业用电非常紧张,有些地方甚至采取让企业轮休的制度才能保证电力正常供应。能源问题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能源价格也将与市场接轨,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劳动力供给具有无限弹性,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这将导致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的优势逐步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要逐步转移到其他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产品恰恰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后必然要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由于从我国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在其同类产品进口中的份额超过30%,欧盟已经宣布取消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普惠制待遇。在我国国内生产然后再出口到欧盟的纺织服装产品不再享受普惠制优惠,我国产品的在欧盟市场的价格优势被削弱。而欧盟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提供比以往更为优惠的措施,甚至是零关税。浙江企业可以通过对更不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再出口到欧盟,从而继续享受普惠制优惠,而且还可以绕过欧盟对我国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
为了限制对欧美等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长过快,避免欧美国家单方面采取措施限制进口,避免导致贸易摩擦,我国政府已经启动了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证和纺织品出口关税,并且调低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些措施使纺织服装出口手续更加繁琐,并且直接提高了出口成本。服装出口企业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率,不得不提高出口价格,这样既可以提高服装产品的出口价格,减少被控倾销的可能,又可以达到减少出口数量的目的。这一政策的效应正在显现,对国内企业而言,单纯依靠量的增长来扩大国际市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已经参与了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具备了直接投资的基础,同时宏观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对外直接投资是可能的。这主要表现在:
1、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经过多年的资金积累,浙江服装企业有了足够的资金实力。浙江已经形成了国内最具实力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产生了众多的国内知名品牌,特别是宁波的服装品牌,如杉杉、雅戈尔等已经颇具规模。这些企业的自有资金较为充裕,部分企业已经上市,融资渠道畅通,可以较容易的筹集到对外直接投资所需的资金。
2、国内知名品牌的培养,为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浙江纺织服装企业比沿海其他地区的企业更懂得使用自有品牌,而不全是贴牌生产。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对企业要求较高,坚持自有品牌的建设将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不仅仅是可怜的一点加工费。名牌企业在生产、营销管理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这也可以移植到国外生产中。
3、和我国一样,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引进外资很感兴趣,为外资企业的进入提供了各种优惠条件,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比如越南,其国内政策趋于稳定,政府办事效率明显提高。随着我国外汇储备水平的提高(2004年底突破6000亿美元),我国政府也开始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到别的国家进行投资生产,商务部还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指南,引导企业到国外投资。
4、国内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企业海外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如布料、钮扣等产品可以由国内供应。这样还可以带动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出口,从而使企业能保证国外生产的成本优势。
二、对外直接投资要考虑的问题
纺织服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以市场导向为主,即到国外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更方便的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结合纺织品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当前纺织服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宜考虑如下因素:
1、劳动力供应问题,投资的东道国既要有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又要有必要的熟练劳动力,这是保证企业能够正常生产并取得成本优势的关键所在。因为纺织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不能保证很低的劳动力成本,就难以保证价格优势。普惠制方案往往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品,只要符合原产地规则,就可以享受不受数量限制的免税待遇,如欧盟2004年公布的新普惠制中规定,对从世界最不发达的50个国家进口的所有商品(除武器外)实行零关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不仅劳动力价格低,而且还在对发达国家出口时还可以享受普惠制待遇。所以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应该考虑到经济发展水较低的国家进行投资。
2、要考虑东道国与目标市场之间是否有优惠的贸易安排,两者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可以帮助企业国外工厂生产的产品顺利进入目标国市场。同时还应考虑东道国与目标市场之间的原产地规则是否有利于企业带动国内部分出口,因为国内廉价原材料是企业得以维持其低成本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原产地规则不利于带动国内产品出口,则企业需要考查东道国的相关配套产业,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地配套产业发展良好,企业才能获得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
3、东道国的投资软环境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特别是政府的政策及其稳定性和政府效率等问题。宽松稳定的政策往往可以降低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汇出。高效廉洁的政府同样有利于企业的经营,有利于企业把握商机。为了有效降低各种政治法律风险,适应当地的环境,可以考虑采取与东道国企业合资的方式进入,待时机成熟再采取独资方式。
4、东道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也非常重要,如泰国政府对纺织业特别支持,对进口原料及有关化学原料制定了优惠税率。泰国的投资促进委员会把全国分为三个投资区,享受不同的项目和优惠待遇,在第三区的企业可以免交机械进口税,面所得税8年,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进口原料可以免进口关税5年。同样越南也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很优惠的政策,如规定外商在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10年免征所得税,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税等等。这些优惠政策有助于外资企业在当地生产再出口到发达国家,所以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在选择投资东道国时应考虑到税收优惠可能带来的额外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