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棉花供应和纺织品出口“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先兆的突然宣布人民币升值2%,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打了个很漂亮的时间差,在美元走强、人民币缓压的前提下,不仅打了世界各国一个出其不意,更加了站不起来、趴不下的棉花纺织企业一个出其不意。我却觉得这里面一股妥协的味道,美国人特别是格林斯藩三番五次要求人民币升值,有的把最后期限定在8月份、有的定在年底,谁也没想到7月下旬就升了,我们换来了什么呢?美国政府推迟对我其它品种实行“特保”;许诺就纺织品问题重新磋商;前提还有必须进口美国的棉花,必须增发进口配额。
2、升值2%,显然只是个开始和过渡,第二、第三次升值商量的余地似乎不大。2%低于业内预期的3.5%,说明政府充分考虑到国内棉纺织企业、印染、服装行业的承受能力,2%是一个探路石,主要是想试探一下各施压国的反映和下游纺织企业的承受能力,为二次调整做准备,个人觉得2%不会填满施压各国的胃口,但7—8%也显然使国内各行各业难以接受,因此3.5%—5%可能有得一谈。业内普遍担心的是即然主动让步了,升值这个“大口子”打开了,不伤筋动骨恐怕真的堵不住了。因此做为纺织企业比较担心,前期(两三个月以前)接的供货单可能要亏损,后市是否还会升值严重束缚纺企的接单情绪,接了怕再升值,弄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
3、新棉将以什么样的价格上市?棉花企业是否会因资金状况而抛售陈棉是两个最不容易确定的因素。升值和增发配额狠狠打了棉农、涉棉企业两拳,必须相应调低预期。据我个人在山东武城、夏津、滨州等地的调研看,棉农出售籽棉的意愿通常在2.70—2.80元/斤左右,低于2.50元/斤肯出售的廖廖无几,有的轧花厂认为在疯抢的情况下籽棉可能上涨到3.0元/斤,而我个人的看法则要低一些,2.50元/斤并不是支撑的“底桃”而是“腰花”。
现在被套住的棉花企业短期内是否有抛售变现的可能呢?个人觉得不会,今年棉花企业的资金形势要好于去年,不致于“吃了上顿没下顿”,抗跌性比棉纺企业和棉农要强得多,应付还贷、借贷问题都不大,因此没有自已系上绳子自已钻的道理,再加上看涨、不死心的情绪仍占一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