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在三五年内哪个国家都代替不了。中国服装,不可抗拒”。分析当前的形势,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协会许坤元副会长作出如此论断。他说,“中国纺织服装是全世界配套最完善的。”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系张志明博士对“中国优势”进行了更详细的解读:政治稳固,社会安定;劳动力便宜、充足、灵巧、吃苦耐劳;原材料供应充分、多样、方便;管理与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并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并不断改善;规模优势,纺织与服装的品种齐全,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出现了产业集群。因此他认为,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激增是“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原因在于其强大的竞争力和巨大产能之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姜哲副会长也认为,中国纺织服装品的国际化之路是凭实力走的。我们的一些产品构成已经实现了国际化。比如一件衬衣就有“多重身份”——棉花来自美国、巴基斯坦;纱线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纽扣来自韩国;服装设计来自美国、欧盟……
设限还会有新花样
中国纺织服装的强大竞争力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担忧和恐慌。张志明博士认为,配额取消后,这些国家启用“特保”亦是预期中事。“僵局突破需要双方的退让。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局势不确定将是出口增加的减速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将反复抬头,而且将运用反倾销、生态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健康与安全法规等各种新形式。”
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协会许坤元副会长指出,贸易摩擦与设限以及汇率的调整,客观上有利于促进纺织行业的调整,包括提高科技水平,研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过他提醒说,“纺织服装产品的消费结构10%%是高档消费,20—30%%是品牌消费,50—60%%为大众化消费。未来5年内,各消费层次都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不能开奔驰拉黄沙”
走好国际化道路,许坤元认为,中国纺织服装业有两个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中国纺织市场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包括提高市场调节的灵敏度和调节的有效性。现在很多企业信息不灵,特别是中小企业跟着市场走,被动式反应,对国际市场流行趋势研究少;解决市场竞争的公正性。比如棉花市场流通体制还没有完全解决,国内企业棉花成本高;企业对市场反应与决策的正确性。很多企业都是以当前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乘上数量作为投资依据,结果厂建起来了,却亏损了;建立行业中介服务体系。二是科技进步。这不仅是指更新设备。“MADEINCHINA”已是世界公认,但我们的企业品牌、服装品牌少,只得到了加工费,产品深度开发不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中国的纺织业被形容为“开奔驰拉黄沙”。有了好的织机,却只生产出了一般产品。
香港经验值得江苏借鉴
“江苏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接近全国1/4”“全国10个纺织产业基地市,江苏就有常熟、江阴、张家港3个”。张志明认为,江苏纺织服装业进一步的发展要提高竞争力,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创建名牌,进行海外产品设计。而香港的经验值得江苏借鉴。
据介绍,香港纺织制衣业鼎盛时期有四十几万人,而现在已不超过5万人,但目前它仍然是世界最大的服装出口源地之一。香港纺织制衣业走过了原设备生产、原设计生产、原品牌生产、原策略生产四个阶段。目前在产业链条上“裁头截尾”,注重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将加工制造向外转移。张志明建议,江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国际商贸平台共同开发国际市场;借鉴香港国际投资经验,共同发掘海外投资;鼓励和吸引江苏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充分实现两地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