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针织行业迅猛发展,是纺织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1年针织面料出口首次超过进口,而2004年针织服装的出口额就已经和梭织服装平分秋色。2001年,针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14亿元,2005年预计将超过1700亿元;2001年规模以上企业出口创汇134亿美元,2005年将实现300亿美元。针织行业逐渐成为纺织行业中较大的行业。它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1、针织需求的多样化
针织需求的多样化表现在针织产品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如内衣、T恤、文化衫、毛衣、针织帽、手套、袜子、休闲装、运动服装等等。而其他类别的商品,如有些时尚青年穿的弹力牛仔也是采用了针织工艺做成的。针织服装大都是以棉和化纤棉纱为原料,具有柔软、有弹性、透气、吸汗、穿着舒适的特点。
在现代服装中,衣服的功能已经不只是遮体这么简单,常常要求其具有额外的功能。比如对于针织内衣,我们就有很多要求,第一要合体。内衣是直接和身体接触的,合体不仅意味着穿着舒服,还意味着有利于身体健康。第二是保暖。冬日寒冷,内衣具有保暖功能后,人们不必臃肿,可以轻松过冬。第三要环保。在人们的概念里,不需用化学加工程序的织物才是对人体没有伤害的。所以今年商场里"大豆蛋白纤维"和"天然彩棉"叫得很响……
2、针织市场的多元化
另外,针织类服饰是最适合运动休闲的,对于酷爱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来说,运动休闲装的款式需求多样,功能需求也很复杂,挡风的登山服,耐磨的运动装,轻便的网球服……
针织市场的多元化表现在针织内衣、针织外衣、毛线等市场多头并进。1896年国内第一家针织厂成立,标志着我国针织工业的开始。我国的针织服装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以内衣为主,而外衣主要是以横机织物为主。到了60 年代,随着针织技术水平和针织机械性能的不断提高,针织服装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70年代,针织服装在整个服装市场范围内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服装市场领域呈现出向针织服装发展的趋势。从80年代初开始,针织服装的品种、质量和生产数量得以高速发展。梳理这段针织产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针织市场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针织市场不仅包括针织服装产品,而且应该包括部分上游产品的市场,比如毛线的市场。在大商场里,已经很难觅到毛线的踪影,而在一些商品市场里我们可以看到毛线依然还有它的市场。毕竟,喜欢亲手织出漂亮线织物的人还大量存在。想起小时候的我,偎依在织毛衣的妈妈身边,听她讲故事。似乎毛线代表的内容远远超过她本身。也许毛线市场的存在代表的也不仅仅是它本身。作为针织产业链中的上游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中,毛线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一种文化。
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也促进了针织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即使是选择同样一种功能的内衣,比如保暖内衣,于是由于人们消费观念的不同,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比如,在地坛公园的冬季展销会上,李奶奶会因为相信"厚的才可以保暖"就选择一款加厚的毛裤,而逛中友大厦的李小姐则相信"羊绒的才暖和"于是挑选了一条羊绒裤。由于人们的消费能力不同,消费观念不同,消费的产品档次自然不同。这就要求针织市场多元化发展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针织产品的功能化
针织产品的功能化表现在针织服装保暖、环保等功能发展迅速。针织产品的激烈竞争要求针织产品向功能化方向发展,保暖内衣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国,保暖内衣从1997年出现在上海,1998年异军突起,六七年间,成就了一个数百亿的市场。8年多来,整个产业风生水起,经历了以产量为中心的无序竞争、以质量为焦点的自由竞争和以传播与技术为主体的恶性竞争阶段,其间不断地上演了数量战、质量战、广告明星战、技术概念战与价格战……多年来,保暖内衣在惨烈的恶性竞争中,匆匆结束了一个产业的导入期与成长期,经过2001~2002年的短暂休整,进入了成熟期。在今年的商场里,保暖内衣又打出了环保的牌子。帕兰朵推出彩棉内衣"兰朵",据导购小姐说,此物含羊毛和大豆蛋白纤维,穿在身上可以滋养皮肤。
在新世纪商城,记者看到的针织产品的名牌有三枪、帕兰多、北极绒、高科暖卡、欧迪芬、宜而爽、纤丝鸟、铜牛、猫人、古今、安莉芳、爱慕、红豆、杉杉、浪莎等等。这些是人们比较常见的针织品牌。实际上,现在的针织产品已经由原来的内衣产品发展到丰富的各类针织服装产品,包括运动衣、T恤、休闲装等。还包括毛针织产品和用在家用纺织品上的经编织物。在商场里我们看到:保暖内衣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买一赠一或是参加返卷的广告牌在每一个摊位前都很醒目;休闲装的导购没有告诉你休闲衣服是用针织工艺制作,但是很会列举出针织服装的透气、吸汗的功能;在毛衣专柜前,导购小姐会向你解释加丝可以不缩水,加化纤原料可以增加垂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产工艺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针织产品出现在商场里,散落在各种名牌产品中,用它的各种功能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
来源: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