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毛纺大事记
2001年,山东如意毛纺集团总公司研发的“塞络菲尔双组分纺纱及其系列产品“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它缩短了工艺,生产独特结构的纱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很好效果。
为加快我国与国际毛纺先进水平接轨,阳光集团积极创造条件,于2001年创建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当天,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等2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工作站的12个项目全部达成合作意向。
2003年,山东泰安市康平纳纺织有限公司成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山羊绒13%的出口退税政策。这对有利于提高我国山羊绒出口单价、鼓励高附加值羊绒制品出口,实现羊绒出口生产企业的升级换代、培养我国真正的世界性羊绒服装品牌具有深远影响。
“十五”期间毛纺行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批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毛纺产品。有近10家企业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有近30个品牌被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评价为中国名牌。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联合命名的纺织特色城镇:
中国羊毛衫名镇---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中国羊毛衫名镇--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中国羊绒纺织名城--河北省清河县;中国毛衫名镇--江苏省吴江市横扇镇;中国毛衫名城--山东省海阳市;中国工艺毛衫名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中国羊剪绒毛毡名城--河北省南宫市;中国毛衫名镇--江苏省常熟市新港镇;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
“十五”期间,我国毛纺面料生产企业加大了技术进步的步伐,不论是品种开发还是加工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面料出口不但数量首次突破1亿米,而且出口数量超过了进口数量,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实现了“十五”初期提出的面料要“大力发展出口顶替进口“的目标。这在中国毛纺工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1年5月,国际毛纺织组织(I-WTO)第70届国际毛纺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后,中毛协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主办了2002中国国际毛纺发展会议和2004中国国际毛纺发展会议,促进了中国毛纺行业与世界同行之间的交流。
2005年8月,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南京羊毛市场、澳大利亚艾德士经纪人公司首次联合组织的全球羊毛拍卖会在南京举行,21家中外企业参加了竞买,最终成交量达到82%。在国内进行外毛拍卖,有助于企业根据生产实际看样买毛,采购所需要的品种,稳定质量;有助于企业科学合理地用毛,降低采购成本。
2005年,中毛协与中国纺织出版社联合组织翻译、出版了《国际毛纺织组织仲裁协议及标准总汇》,为国内企业进一步了解国际毛纺织组织的仲裁规则、试验方法标准等,并对企业组织生产、开展贸易和解决贸易纠纷提供了依据。(韩竞)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