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国《回声报》报道,25年前还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中国纺织业在大规模投资改造设备之后,大大提高了现代化程度。2004年纺织企业进口了总价值35亿美元的设备。纺织工业的现代化改造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现如今,中国占到全世界纺织纤维产量的26%、纱线产量的33%、面料产量的25%、成衣产量的20%。中国纺织业已经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这样的成就让西方国家感到担忧,但是中国的纺织业并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块乐土。随着国有企业减少、私营比例加大,有近90万个品牌争夺市场。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艰难求生,平均利润率只有3%。法国时装研究所甚至认为国营大企业也有40%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面对激烈的竞争,纺织企业被迫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时还不得不承受生产成本增加带来的负担。南方一些地区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为留住工人,企业支付的工人工资有所增加。原料价格也不断上涨,比如2005年上半年棉花涨价15%。石油和煤炭涨价还使企业的电费开支上升。除此之外,由于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一些原本专门做出口生意的企业也把一部分产品拿到国内市场销售,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内部竞争。况且,虽然服装加工业每年的增长幅度超过10%,可是中国消费者用于购买服装的开支仍然不高,特别是在农村。所以,法国时装研究所认为,中国国内服装市场规模只能达到450亿欧元,是法国的1.5倍,而法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20。
由于担心生产过剩和企业破产,中国政府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发展战略:在沿海地区发展高档产品用于出口,在内陆地区发展大众产品供国内消费。政府还同时鼓励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在设计和推销方面加大投入。
随着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质量的不断提高,靠贸易壁垒来限制中国产品已经很不现实。2002年,已经成为日本和美国市场最大服装供应国的中国,又超过土耳其成为欧洲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国。日本3/4的进口纺织品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在配额取消前有1/5的进口纺织品是“中国制造”。纺织品出口配额在一年前取消后,中国的纺织品便势不可挡地汹涌而来。2005年虽然重新规定了出口限额,可是中国出口的纺织品还是比2004年增加了19.21%。按照世界银行的说法,到2010年,全球每两件衣服中就有一件产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