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十五"期间的最后一年,也是后配额时代的元年,这一年是我国纺织行业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加征出口关税、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对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纺织行业全年出口实现了20%的增幅,完成出口1170亿美元,贸易顺差也接近1000亿美元。随着中欧纺织品协议、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订,纺织外贸环境和外贸政策相对趋于稳定,但业界更应该清楚地看到,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外贸的形势和环境依然非常严峻,这将促使国内纺织产业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纺织出口企业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考验纺织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自去年7月20日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以来,人民币已升值接近3%,但从目前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和国际上的压力等因素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很大。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于缓解纺织品贸易摩擦、促进纺织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顺差大,平均利润率低(目前行业平均利润率约3% ),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较弱,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一年之内的远期汇率约在7.77元/美元,也就是说,人民币还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再升值4.34%,这对于劳动密集型纺织行业和出口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一些小型出口企业或出口产品档次不高的企业将是沉重的打击;对整个纺织行业来说,要消化人民币4.34%的升值是困难的,若如此,2006年的出口形势会更为严峻,出口是否能保持10%~20%的增幅便很难说。
二、棉花、原油等原料性产品的高价位运行增加行业成本自去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使化纤行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化纤是纺织行业的基础产业,其产量占全国纺织纤维用量的65%。因而,油价的高位运行,必然要增加纺织行业的成本。
目前我国环锭纺纺纱能力至少在7000万锭以上,对棉花的需求日益增加,按全年棉型纤维消费量30%的比例计算,我国对棉花的需求至少在750万吨以上,棉花缺口为300万吨左右。棉花的供需缺口使棉花这一原料的成本难以降低。
三、高成本和微利时代的到来对出口型企业造成更大压力
我国纺织出口企业一直是靠低成本求生存和发展的,近几年,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劳动力等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同时,还有因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贸易风险成本、因国内政策的变动所引起的政策成本以及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管理成本。在以上四大成本逐年上升的同时,纺织产能仍在快速增长,而出口企业自律相对较弱和国际竞争压力增加,致使出口价格在逐年下降。刚性的成本逐年增加,弹性的出口价格逐年下降,导致我国纺织出口行业已经进入了高成本和微利时代,对此,纺织出口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具体的应对措施。
四、出口型企业应更关注贸易摩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尽管中欧、中美达成纺织品协议,欧美承诺克制使用"24 2段"条款,但这并不代表贸易摩擦就会减少。我国纺织出口近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和稳定的增长,我国纺织对外贸易额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还将逐步提高,中国纺织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一个客观现实,这表明2006年我国纺织出口形势不会一帆风顺。欧美等发达国家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社会责任标准等新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这些贸易限制远比 "纺织品特保"更难以应对,纺织出口企业一旦遭遇到,其受到的影响要大得多。例如,2004年欧盟对我国出口化纤布的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使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退出了欧盟市场,但同时也使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不良局面有所改善。(樊敏)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