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认为,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涉及到一个大产业链的共生共荣。这个产业链的发展同样遵循木桶原理-- 即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它的现有水平。考察国际著名的时装之都,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不但是一个时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面料基地,或者起码具有面料的渠道优势和设计优势。而中国服装产业前期的发展主要来源于国产面料的成本优势和国外面料的竞争优势。因此提高中国面料的设计水平和附加值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面料企业在面临滚滚商机的同时,也面临欧盟的种种贸易壁垒、美国的SA8000社会责任方面认证等等的诸多限制和障碍。同时纺织服装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面料的竞争上,已成为整个纺织服装业的共识。
而国内面料的质量、知名度和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面料出口基本处于以量取胜的阶段。一方面是面料产量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却大量进口高档面料,这种尴尬局面已持续了很多年。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许多面料生产企业从国有企业中转化、分离而来,企业领导更愿意承接来样加工,而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和开发,不愿更多地承担市场风险。
再从进出口统计看,我国出口面料的平均纤维成分为1.3种,而同时进口的国外面料平均纤维成分为5.6种。也就是说,我国的出口以单纤维纯纺和两种纤维混纺为主,而国外的进口面料,一般以7-8种纤维混纺为主。从进出口产品的单价看,进口面料一般是我国出口面料平均单价的3-5倍,刚好与混纺纤维比值的差距成正比。
纤维混纺成分越复杂,其构成面料的手感、性能和风格就越优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充斥国内市场的各种新型纤维,加以利用仿佛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业内人士对我国面料多种纤维利用的前景却忧心忡忡。据介绍,其实多种纤维混纺面料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印染后整理的制约。目前国内印染企业对三种纤维成分以上混纺面料的制作工艺和技术,都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经常听到服装企业的设计师抱怨"国产面料不行",不是在设计的时候找不到满意的面料,就是在做完服装后面料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早几年苦恼于缩水、退色、易皱、起毛、起静电等问题,现在随着面料业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这一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他们又开始觉得国产面料色彩、图案不够时尚,功能性面料太少。总之,面料的发展好像一直满足不了服装的需求。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国产面料与进口面料存在事实上的差距。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呼吁国产面料的进步应该满足服装业的发展,但一直以来面料业始终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面料的质量不高,尤其是设计创新不够,是业内人士一致的观点。
不应忽视面料的艺术设计
据了解,几乎所有面料生产企业都在强调面料的设计开发和产品创新。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从设计开发部门的研究,到人力物力的投入,企业从上到下都做了不少工作。但在进一步了解之后,我们也发现,大多数企业中所谓的面料设计和产品开发,多是针对工艺和技术的,即针对如何提高面料支数、完善混纺工艺等进行。面料设计成为了面料生产环节中技术和工艺的设计和改善。
比如就国内的毛纺行业来说,从纯技术的角度讲,国内90%的产品都达到国际水平,其中有10%甚至超过国际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但国内设计师设计的面料很多还是从技术上着手,而国外设计师更多的是从花样、质地、手感效果来做,他们甚至从纱线开始设计、选择,再到面料的技术工艺、设计。面料不只是用机器生产出的具有质量保证的一块布,更应该体现出人文、艺术内涵。
企业重视技术而忽视艺术内涵,原因在于企业对产品的竞争优势认识不够。不能说企业对技术和工艺的重视有什么不对,但如果片面地进行技术工艺上的改进,而忽视了对面料的艺术设计就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面料设计了。国内面料企业在展会上进行企业宣传时,经常这样推介自己的企业:"企业年生产能力达××万米,资产×亿元,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产品质量在国际上属领先水平"等等。在他们眼中,庞大的规模和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领先的产品质量,就是自身实力的证明和竞争的优势所在。
相比之下,国外很多面料企业却喜欢告诉客户:"无论你需要几十米或几万米面料,我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来。我们一直与××国际品牌合作,面料非常时尚。"英国某面料公司市场部经理说:"国外的面料企业在面料本身的设计上很成熟,在与客户沟通时强调的是产品的时尚性、市场性,客户需要的是这些,而不是你的企业有多少先进设备和资金实力。 "正是由于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优势的认知差异,才让一些企业对于面料生产上的技术设计过于重视,而在艺术内涵设计上投入的力量明显不够。
对此,面料企业也有自己的理由。某面料公司总经理就认为这很正常:"我们在纺织技术上的研究换来的是面料质量的不断提高,质量是产品的保障。另外告诉客户我们的资金、生产等实力,会让客户对企业和面料都有信心,人们更愿意相信大企业的实力会给他们一个可靠的产品。"
一个好的产品是应该有质量保证的,但是好的质量并不一定能够换来一个令人满意的市场回报。技术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但绝不是市场的惟一准则。现在的服装企业越来越重视面料对服装的重要影响作用,因而对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好的质量是前提和保证,但如果没有艺术设计,面料作为企业的产品,就会失去竞争的活力。
确实,现在的面料设计说到底是为服装设计服务的,进口面料之所以那么吸引国内的服装企业,不仅是因为它的质量比国内的好,更重要的其创意、花样、色彩和肌理等极其丰富,也就是面料所蕴涵的艺术性更多。正如韩国著名设计师A damKims说:"服装设计师的工作,首先是从面料设计开始的。一块好的面料往身上一披,随便一个造型就是一件很好的时装。漂亮的面料不需要太多的设计,它本身已经完成了服装设计一半的工作,同时还会给服装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
应紧盯市场需求
虽然很多面料企业侧重于质量技术的提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面料企业非常重视产品本身的设计能力。他们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发现,技术设计、生产工艺设计并不等于面料设计,面料色彩、图案、肌理等艺术设计更为重要。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的有关负责人说:"做好产品开发的快速反应,要以工艺处理技术为核心,了解市场走势,还要有完善的超前开发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大规模集合模式。同时产品开发还要根据面料市场的需求来为自己的生产开发准确定位。"比如山东如意集团,除了有自己的产品开发和设计工作室外,还与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合作,发布自己的面料产品流行趋势。这意味着面料企业已经意识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带来的高额回报。
近年来,国内面料最大的进步除了技术进步外,还在功能面料的开发上有了一定的突破,比如毛纺织品,竹纤维、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等也相继问世,目前已经与国际同步了。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要求服装不再只是简单的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服装企业对面料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消费者需要可靠的质量,但面料的时尚感、舒适度、功能性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如国际品牌MicheyBrazil的设计师Cuddihy所说:"选用面料的重点除了工艺性强、有质感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应该让面料和服装尽可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福建泉州海天公司从2003年就成立了自己的面料工作室,研发了Cooltry吸湿快干等一系列功能性面料。他们把生产出来的面料做成成衣样品,直接拿到服装企业中去,以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客户"我们的面料能做什么样的服装 "。现在他们已经与国内很多知名品牌达成合作,效果很好。
国产面料的原材料不错,主要是产品的后处理技术跟不上,这就让面料的功能性差强人意。如果中国的企业能加强在后整理技术上的研究,再注重功能性、时尚性的开发,相信国产面料再上一个台阶并不是难事。
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紧密
设计可以大大提高面料的附加值,这一点已越来越被业界所认同。而在目前,几乎所有的服装品牌都希望能够得到面料上的绝对控制权,因而面料设计成为服装设计前期最为关键的一环。基于此,整个面料产业的发展将成为纺织服装产业稳定发展的根基。可以预见的是:面料领域的激烈竞争即将来临,而这种竞争将引发整个领域的飞速发展。
当前,服饰面料设计的材料几乎无所不包,不仅有传统的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涤纶、腈纶、锦纶、氨纶等合成纤维,粘胶、醋酯、酮氨等再生纤维,还包括天然彩棉、天然竹纤维、Lyocell、modal等新型纤维和变形纱、花式纱线。这些新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质感、光泽和形态使得面料设计呈现出一些新的面貌。
面料的色彩设计也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审美范畴,出现了凌乱的、不调和的或仿旧的色彩。近年来在大型电子提花机、纺织CAD等高新纺织技术的辅助下,服饰面料的组织设计产生了循环增大、组织复杂且不规则的趋势。肌理图案是这几年服饰面料设计的热点,可以通过特殊的材料、组织形成,可以通过烂花、抽纱、后处理等表面加工形成,也可以通过材料对比、密度变化或综合方法形成。
服饰面料设计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也愈来愈紧密。从纤维、纺纱、织造、染整到纺织品加工,融合了化学、物理、生物、电子等学科的高新技术,向纺织工业深层次、全面的渗透。这些高新技术的介入对当今面料设计的影响非常巨大,它们从根本上更新和改变了面料设计传统的装饰手段,使服饰面料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风貌。很多新兴的科学理论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设计的进步。设计也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专业范围内,它已不仅仅是色彩、肌理、图案、组织等的营造,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应纳入"消费者-纤维-纱线-面料-服饰-穿着效果"这一庞大的系统中,虽然这个系统的构建还未完善,但这无疑是发展的趋势。
无可辩驳的是,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对当今服饰面料设计的促进越来越重要。但设计愈来愈依赖于技术和理论推动的同时,技术和理论也愈来愈需要设计这个载体,它们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新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巨额的资本投入,其最终目的是转化成能够为社会接受和消费的社会财富。只有设计才能使科学技术得以物化并实现商品化,化"可能" 为"现实"。比如天然彩色棉,在绿色环保日益深入人心之际,非常具有市场潜力,但它同时还存在产量低、成本高、色素不稳定、韧度不达标、色彩基本类型只有棕色系和绿色系等缺陷,这时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科技成果必须通过设计才能圆满地实现其功能和全部价值。因此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身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