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辅料面料 > 正文
自主创新 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辅料面料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南部的农业小镇——大朗,一个集羊毛生产、辅料、机械、洗水、漂染、印花、贸易为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近几年,全镇银行储蓄存款以年人均1万元的速度增长,截至2005年6月,全镇存款超过70亿元,2005年全镇税收5个多亿,解决了10万多农村人口就业问题。
  大朗的发展只是全国纺织服装业发展 
的一个缩影。目前,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定,广东省就有15个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特色城镇:中国女装名城——东莞市虎门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山市沙溪镇,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潮州市,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均安镇、新塘镇、大涌镇、三埠镇,中国工艺毛衫名镇——张槎镇,中国童装名镇——佛山市环山镇,中国手套名城——高州市,中国面料名镇——南海市西樵区,中国内衣名镇——盐步镇、谷饶镇和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镇。

  拥有全国最多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浙江省,2004年服装生产总量24.66亿件,占全国同行业总量的20.85%,服装产业从业人员58.58万人,主要来自本省及外省农村劳动者。

  产业集群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业重要的结构形式,推动了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然而,中国要从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大国变为强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新型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产业升级 新时期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无疑,这向中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内需的增长始终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中国服装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不仅成为中国衣着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着中国服装高科技发展的活力,而且越来越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目前,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品牌都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专卖店、旗舰店,以及加工基地和配送中心。在“十五”前4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长7.97%,城乡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2%。2005年1至9月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而衣着零售总额增长21%。中国服装纺织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产值中,内销比重2000年是66.75%,2002年67.31%,2004年是68.91%,2005年前三季度上升到70.94%,中国服装纺织业的40万户企业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产业。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为中国纺织服装业持续发挥比较优势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中国服装纺织业是在过去配额体制极不公正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从1980年出口44亿美元发展到2004年(配额取消前一年)974.85亿美元,年均增长13.77,从占世界4.61%上升到22%,2001年以后年均增长16.40%。2005年是取消配额第一年,中国摆脱了在美欧被歧视的贸易地位。这一年1至9月,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额达8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77%,贸易顺差756亿美元,同比增长26.66%,中国同期出口商品贸易顺差683.4亿美元,扣除纺织出口,贸易逆差58亿美元,纺织业是我国贸易平衡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正像历史上任何国家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贸易磨擦和贸易保护主义一样,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后配额第一年就遭到了美欧保护主义的反弹影响。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WTO后过渡期的过程中新磨擦也促进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从而带动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零售市场的创新。中国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贸易磨擦的挑战,随着我国对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依存度的增加,各种风险增大,如汇率、利率、税率、社会变故等,应对的唯一出路是着力于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提高技术含量,提高高性能、高功能、高文化的创新价值和回收再生纤维技术,进一步加快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

自主创新 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

  加快产业升级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应对WTO后过渡期新的磨擦和挑战的必然选择。新的五年规划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服装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

  一位业内高层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十五”期间,中国纺织服装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还存在几大缺陷:一是科技开发的力度不够,企业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有创新,但基础性研究不够,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二是人才队伍建设较薄弱,缺乏专业设计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是品牌创新不够,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四是由于缺乏实力,国际市场的开发渠道有待创新;五是产业链创新体系有待改善,目前的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接口缺乏体系,从终端到上游,一个环节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创新和转变增长方式的进程。这位人士建议,纺织服装业的企业、政府要重视科技创新,整合国内外市场资源,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不仅要通过产品走出去打造国际性品牌,更要生产、资本、营销网络都要走出去,到国外建生产基地、销售渠道以提高知名度,这需要大的投入,需要利用国外资源提高创新能力。产业链体系的创新要处理好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或重组成为一个集团,或在产销源上形成互补合作,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等。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理事、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认为,纺织服装业的创新包括“品牌战略”的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服务化,服务产业化”,不能仅仅停留于纯粹的制造业,而应向服务业即设计、传播、营销等转化。改变组织形式,提升技术创新。原材料的创新,对化纤产品、天然织物的开发,如从大豆中提炼纤维、对彩棉、大麻、亚麻的深度开发、丝绸的后整理和加工、功能产品的开发等。“产业融合,跨业合作”的产业结构提升,如服装与体育运动、与艺术界的联络,与信息产业、网络产业的联系。

  杜钰洲认为,提高中国服装纺织业的产业创新能力,有三个主要领域:发展高新技术,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管理创新,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寻求协同效应,创新发展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作为品牌设计的主体,中国设计师们正卯足了劲,争创自主品牌。他们转变观念,积极进取,将争创世界名牌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著名服装设计师张肇达谈到,时装设计师要创造世界性的艺术作品,就要胸怀对祖国伟大文明的崇敬之情,悉心学习、探索其丰富精湛的内涵,在设计中加以运用与创新,将中华文明之美传播给全世界;中国服装设计师,不能把民族性理解为偏襟小褂,或是绣花长衫和蜡染布,而是要表现出深藏其中的民族精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设计师理念的转变,必将为品牌注入新鲜活力和持久生命力。

  每年两届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和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博览会在寻求协同效应,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新型共同活动方式方面作了探索和经验积累。这两个在国际上声名大振的时装盛会不仅带来了时装的展示,更是纤维、面料、服装、产业创新体系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探索和展示。同进还促进了全行业上下游整合,产研结合,企业与社会互动,国际合作和行业自律等,并形成一系列新型的共同活动方式。

  自主创新,推动着中国服装企业、设计师走上圆梦之路;自主创新,推动着中国纺织服装业向世界服装强国迈进。中国自创品牌正在崛起。

来源:光明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