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调整中的上海纺织业仍步履艰难。据统计,1990年-2000年的10年里,上海纺控利润下降了28.3%,到2003年底,还有63户企业亏损,且亏损还在不断增加。
这尤以棉纺、毛纺等粗加工产业为甚。“上海的棉纺厂每年总有几家要倒闭,能够做到不亏或少亏已经蛮好了。”上海棉纺织行业协会一位从业40多年的“老纺织”告诉记者。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纺织产业却在突飞猛进。
“纺织行业技术相对成熟,市场份额主要靠低成本竞争。而在上海,劳动力、土地等各方面成本都很高,缺乏竞争力。”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说。
最新调查显示,在上海生产每吨纱的成本要比周边省份高出1000元左右。
按照规划,到2010年世博会时,黄浦江两岸的劳动密集企业都要大规模迁移出去。于是,上海纺控再一次跨出向外的步伐。
不过,这次转移与过去大有不同。
上海纺控董事长肖贵玉说,这次是变过去被动式的转移为提升式的转移,构建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的制造集群。
前述大丰经济开发区的负责人就表示,这次“搬家”并不是单纯地转移地点:“他们(上海纺控)会先将这些企业进行整合,再搬过来进行设备更新、产业升级。”
那位“老纺织”则认为,上海将延续“香港模式”,在未来几年逐渐将所有纺织企业转移出去。
而上海纺控的意图并不这么简单。
肖贵玉认为,上海纺控要通过转移部分企业来腾出空间,把世界上最好的创意、品牌、设计等时尚元素引进来,打造一个“头脑”;企业外迁并在外省市打造产业群则是构筑“身体”——制造业。
去年2月,由上海纺控控股,四大国有银行参股的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新公司包括申达、龙头2家上市公司和23家外贸企业等实体,基本囊括原上海纺控的优质资产。不久前,上海纺织集团发布“科技与时尚”新战略,宣布走高端纺织之路,并成立了时尚事业部,一批时尚创意园区也相继建立。
上海纺控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和转移剩余一批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上。据悉,在未来的三年内,上海纺控将主动“跳出”上海,到更广阔的空间谋求发展。
产业转型
“上海将纺织产业链两端——具有优势的设计与贸易捏在手上,把中间的制造加工放出去,这是一个趋势。”杨建文认为,上海的生产转移不仅局限于纺织,还包括其它制造业。而研发和营运中心则会保留下来。
此前,就有专家指出,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龙头城市,上海应集中精力发展金融、物流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但近年来上海一度和周边城市竞争低附加值的一般制造业,这也丧失了率领长三角走出低端制造业的历史机遇。
因此,上海“十一五”规划提出:未来将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产业,为发展自主创新产业和服务业腾出空间。
而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纺织业势必先行一步。
不过,杨建文担心,上海制造业的转移,下一步将极有可能面临同香港一样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对就业产生很大压力。
“目前主要制约就在于就业问题。无论是上海的工人到外地还是下岗,都会对他们本身及社会造成压力。如果能在人员上有进一步消化的能力的话,我们产业调整和转移的速度还会更快一点。”
据悉,此次迁移大丰的企业,其主要管理人员和部分技术人员都将随行,另一部分员工则将分流。
“在外迁安排没有最终确定的时候,集团上下对企业外迁的事情都非常敏感,不愿多说。”这位内部人士表示。
杨建文则认为,上海应该尽快把其它产业发展起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传统产业的转移创造基础性条件。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