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棉花进口量为30.14万吨,为去年1月份的2.68倍,2月份棉花进口量为32.22万吨,同比增长3.57倍(见图2)。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预测认为,今后几年中国棉花生产量仍然会小于消费量,国产棉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中国将继续成为棉花净进口国,预计今后几年将继续保持大量进口外棉势头。而全美棉花协会的权威专家最近通过多方面测算分析更是认为,到2014年,中国的棉花需求将达到1200多万吨,占全球生产总量的一半左右,棉花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事实上,棉花的大量进口已经对中国棉花供求格局和棉花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几年国内棉价的波动都与大量进口国外棉花有直接关系。一些专家和棉区官员建议,应采取各种手段稳步降低对外棉的依存度,以消除逐年趋重的棉花产业安全隐患。
首先,应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棉花生产潜力,在5-6年内逐步提高国产棉花自给比例,使国产棉花达到或接近总需求量的80%左右,才能使中国处于棉花产销能自我平衡和较为主动的安全数量水平。
其次,进一步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改善国产棉质量。
第三,加强棉花收购价格管理。可通过进一步推进棉花体制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实行产业化经营以及充分发挥棉花加工协会等协会组织的协调监管作用等实现。
第四,采取措施鼓励各地利用现有的条件,加快棉花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提高棉农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发展棉农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推进棉花生产,提高棉花品种质量,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专家郭予元认为,要做到挖潜促产,实现棉花供需自主平衡的前提是,国家要在棉花基础性投入、强化棉农收益政策性保障等措施上有重大突破,这样才能建立起棉花产业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包括:
--对膜下滴灌、棉花生产机械化和大面积推广良种实施政策性补贴。5年内将现有和新增的棉田全部推广滴灌节水技术,每亩棉田由国家财政一次性给予补贴,并对棉花生产机械化也实施补贴,同时参照优质粮食良种补贴方式补贴棉花生产。
――封闭运行反周期补贴。为减缓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对棉农收益的影响,由农业发展银行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的棉花收购目标价格和基期种植面积、单产,按照当期农民得到的有效价格之差进行补贴,以生产贷款顶抵差价,由政府指定部门收储。考虑到此项补贴政策在全国推行有一定难度,建议先在新疆封闭式试运行。
――实施棉花政策性保险补贴。为屏蔽棉农的生产性意外风险,参照国内外有益经验,由国家财政拨出专款,在全疆开展政策性保险试点,对棉农投保的保费给与50%的补贴,对经营棉花保险机构给予50%的经营费补贴和免税政策。
此外,还应制定更为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实施棉纺工业“东引西建”战略,吸引东部纺织企业到新疆建厂,同时综合利用棉花加工副产物,发展生物能源,提高棉花产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