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海关最新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广东纺织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原产港澳地区的纺织服装半制成品共829 8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4.6%。海关人士称,由于欧美去年对我纺织品重新设限,迫使内地纺织企业采取OPA外发加工形式来避开贸易壁垒。
纺企为何青睐“OPA”
纺织品OPA是2005年6月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即从2005年6月10日起,在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安排框架内,对从香港、澳门运往内地实施外发加工(OutwardProcessingArrangement s),且获得特区政府相关证明的纺织品,出口返回港澳时免征出口关税。
按照海关的安排,加工贸易企业申请免税时,应向出口申报地海关提交由香港工业贸易署签发的《内地加工纺织品OPA证明》或澳门经济局签发的《内地加工纺织品证明》的纸质文本。海关验核OPA证明与申报数据无误后予以免税通关。每份OPA证明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只能使用一次
据了解,香港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已成立OPA纺织品免征内地出口关税办事处,专门负责“OPA纺织品证明 ”过渡性安排的核证工作。
由于在广东投资纺织业的大多具有港资背景,因此OPA方式得到了广东纺企的青睐。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友焕博士对记者表示,过去由于香港原产地证明书的认定要求高、从大陆返回香港的半成品的征税问题等原因阻碍了纺织品在港澳间的流通,但“0PA纺织品证明制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这些障碍。这种方式将可能成为在内地的港资企业应对欧美纺织品贸易壁垒的有效形式。
由于有了OPA,纺织品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贴上“香港制造”或“澳门制造”的标签,顺利出口欧美,从而避开限制。记者了解到,不止是广东,纺织大省浙江也已经开始以OPA形式,积极与港商合作,以化解纺织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局。
黎友焕向记者介绍说,OPA是中央在CEPA构架下给予港澳企业的一项优惠待遇,且符合港澳原产地制度规定。出现这种新趋势也是港资企业根据欧美给一国范围内不同关税区不同配额待遇的一种应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陆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的压力。OPA纺织品证明制度的实行还有可能引发另外一种趋势,即内地纺织企业到港澳地区办企业绕道出口。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并简化类似OPA制度的实施。
但是,记者也了解到,有个别香港企业试图钻法律空子,“倒卖”原产地证书。针对这种新情况,美国海关已加强了对OPA下原产地证书的审查。
美国海关日前还宣布,自2005年10月迄今已查封了价值1400万美元的中国纺织品。美国海关认为这些纺织品逃避配额限制,属于非法装运货物。香港工贸署也表示,将严厉制裁任何滥用OPA制度的事件。
出口环境变化,前景不容乐观OPA仅仅是我国纺织企业避开欧美贸易壁垒的一种方式,它并不足以代表纺织业整体的全貌。2005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专家预计,鉴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完善的产业链,很多国家极有可能将纺织行业的生产工厂迁移到中国,这将大大增强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能量,这也是多年来我国纺织业梦寐以求的。
但黎友焕认为,尽管出口形势看好,但受非关税壁垒以及欧美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限制等因素影响,纺织品出口所面临的一些负面或不确定因素仍有增强的态势。环视国际贸易形势,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他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将从整体上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欧美诸国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进行多方面限制,使我国纺织品出口所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化。他指出,目前,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摩擦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虽然中欧、中美就纺织品特保设限问题达成了协议,但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大量存在。
此外,由于汇率及贸易逆差问题,美国仍然会对中国施压。2008年之后,欧美还可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另外,除欧盟与美国,中国纺织品还面临着来自土耳其、哥伦比亚、南非、加拿大等国的“特保”限制及反倾销调查。
记者注意到,2004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和商会纷纷开始建立出口贸易预警机制,对出口纺织品的价格、国别、数量进行监控和预警。但总体存在信息不够详尽,针对性不强,有关部门反应不及时等问题。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国纺织协会副会长许坤元提醒纺织企业:“美国监察部门对中国纺织品的调查,已经越来越严,在2008年之前,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政策不会有任何松动。”
品牌和创新才是原动力多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走的是一条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取胜的粗放式出口经营模式,而在产品质量提升、营销渠道开拓、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意识薄弱。这种出口模式导致我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上量的排位远远超过金额的排位,造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量不增效、贸易条件恶化的“贫困化增长”的现象。
中国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大鹏在2006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对记者表示,虽然中国是服装制造和出口的第一大国,但在设计、流行趋势的发布等方面,西方潮流仍占主导力量,中国服装产业没有发言权。中国多数企业仍停留在替国际知名品牌做加工的阶段,自主品牌几乎走不出去。
黎友焕认为,纺织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寻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空间,就必须力求创新,包括在产品样式、技术成分、市场营销等方面。不能一味依赖较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等优势,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我国纺织业只有提升产品质量,培育自有品牌,才能成为后配额时代真正的受益者。
专家指出,从当今纺织品服装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的现状出发,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应当在各个层面加强:在产品创新方面,应当注重纺织品服装的实用性、功能性和环保性;在原材料创新方面,应当着重开发高科技纤维;在生产方式创断方面,关键在于推进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著名时装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海燕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欧洲的服装品牌发展有100多年历史,中国只有15年,不能比较。但我们是15岁的少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国政治经济上去了,下面就是文化的呐喊。中国已经震动世界了,华人在全世界各地发出声音,文化得到了传播。品牌背后是文化的较量,因此,要相信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张伟勋)
来源:中国贸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