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中国纺织企业的棉花采购与使用绝大多数主以国产棉为主,但随着中国纺织行业的迅猛发展,仅靠中国自产的棉花已远远不能满足纺织厂的需求。以2005/2006年度为例,按中国有关部统计和预测,本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大致为570万吨,而棉花需求量将达到900万吨以上,也就是说,从国际市场进口原棉330万吨以上,占中国用棉量37%。由此可见,进口棉已经在中国纺织企业棉花消耗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在进口棉的采购与使用当中,也发生了很多问题。
一、不同国家的棉花,都具有相对的品质特性,在棉花的各项技术指标上各有不同。
1、美棉在中国纺织企业的进口总量中排名第一。美棉具有批量大、总体质量相对稳定、单纤维强度高、三丝含量少的特点。但与国产棉花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棉花短绒率相对偏高,中国的棉花一般在12-15%之间,而美棉的短绒含量平均在16-20%之间,更有些批次更达到20%以上,这将大大增加纺织企业的用棉成本。(2)美棉的纤维长度绝大多数比标准偏短、马克隆值偏高、纤维细度偏粗(一般在5300-5800支左右),在32支及以上配棉中如大量使用将影响成纱强力和条干水平。
2、西非棉近年对中国的出口量迅速提升。由于西非棉的马克隆值适中、纤维长度较好受到了中国用棉企业的欢迎。但西非棉的带纤维杂普遍偏高,中国棉花的带纤维杂一般在180粒以内,而大部分西非棉则高达500粒以上,如该公司今年使用的布基纳法索产BOLA/S3000吨,带纤维杂平均587粒;贝宁KABA/S1000吨带纤维杂平均668粒。用于普梳纱线的配棉,一般不能超过30%,否则,纱线或布面上的杂质会大量增加,严重影响外观质量。另外,部分批次西非棉色泽差异较大,三丝含量较高,给纺织企业使用提高了成本,增加工作量。
3、印度棉在品质上具有长度长、短绒率低、带纤维杂少的优点,同时价格具有较强竞争力,近一两年大量被中国企业采购。该公司今年采购S-6品种3600吨,在使用过程当中也发现一些问题。(1)印度棉的供应商鱼龙混杂,棉花的批次品级差异性很大,好的批次可检验到2级,而差的则检验到4级,所以认真选择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十分重要。(2)印度棉含杂率差异很大,含杂较低的批次,含量2%左右,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大大提高了纺织企业的吨纱用棉量。(3)印度棉三丝问题十分严重,该公司检验出三丝含量最高批次达到每吨18克,使用前需要纺织厂逐包认真挑拣,而且即使增加生产费用也无法将三丝挑拣干净,因此无法用于高档棉纱的生产使用。
4、澳棉在品级一致性、长度、带纤维杂、三丝含量等方面表现很好。但澳棉的短绒率较高,2004/2005年度该公司进口GM1/8澳棉3800吨,平均短绒率19%。同时澳棉也存在马克隆值偏高的问题,在采购合同中不得不进行特殊规定。另外澳棉绝大多数为麻布包装,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处理,否则会造成污染。
5、美棉、西非棉部分批次含糖量较高,用普通的国产消糖剂很难消除干净,生产中容易出现粘、缠、挂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成纱品质。2004年该公司曾经进口1000吨SJV产地21-2-36品级的棉花,在使用过程中近1/3含糖量在3级以上,普通的消糖办法很难解决这个问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对国外棉商的几点建议:
1、将中国用棉企业看作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中以双赢为最终目的。中国大部分企业进口棉的采购和使用是从近几年开始的,由于时间较短对国际市场的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棉商与用棉企业共享信息、行情预测等资源,争取双赢。
2、中国近几年新建的纺织企业数量众多,对进口棉的认识有限,如一些不常见国家的棉花:多哥、贝宁、喀麦隆、乍得、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希腊、巴拉圭等等。对这些棉花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可纺性了解很少,建议棉商针对这些棉花在中国组织研讨推介会。
3、棉商应重视棉花品质,最大力度确保每一批棉花质量合格。如有问题提前与客户沟通,事后迅速妥善解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良的品质是生存的基础,以次充好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只能提前退出中国市场。
4、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口棉数量的不断增长,棉花的装运问题越来越突出。该公司在美国、非洲、印度订购的棉花都曾被延误,给企业的配棉使用及价格风险控制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此建议棉商确保按合同规定的装期发运,按时履约。
5、许多棉商在合同中规定必须由原国有五大银行开出信用证,这一点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近年来中国其他许多商业股份制银行在不断扩大与企业的融资合作,同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他们的信誉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建议国外棉商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更便利的交易环境。
6、美棉、澳棉大都有HVI检验证书,建议棉商免费提供给客户,帮助用棉企业配棉使用。
来源: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