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纺织大国地位主要依靠数量的扩张来确立,结构性矛盾成了纺织产业最大的矛盾。”在日前举行的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张莉说。
从产品结构来看,产品结构创新能力不足,高端设备主要依靠进口,研发能力不足1%,产品依靠数量增长,附加值偏低,产业平均利润不到3%;从产业结构看,高附加值产业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区域布局,存在着差别拉大的问题。
结构性矛盾在新形势下显得较突出,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印度政府支持纺织产业,欧盟对亚洲崛起采取防范措施,许多本来应该属于我们的订单转移了———他们在别的地方也可以下单。张莉说:“我国虽然是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消费大国,但始终处在一种加工型地位,实际上连这一地位也很难保持。”
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很多纺织企业和产业集群都已有意识。要走到世界产业链的高端,去走高附加值之路,提高产品档次,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体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据了解,针对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国务院11号文件中有三句话,一是要支持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研发,二是要支持纺织行业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三是支持纺织知名品牌的建设。4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个部委联合下发的一个792号文,提得最响的就是要坚持创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进纺织结构的调整,包括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特别突出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自主品牌建设这几个重点。
鼓励技术创新推进结构调整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为改变纺织工业粗放型增长的现状,重新确立“十一五”期间纺织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不看增长有多少,速度有多快,而应该看科技贡献度有多少,品牌贡献度有多少。
创建创新平台是纺织集群产业提升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孙瑞哲说:“政府在这方面加大了投入,数量上虽然增长不一定很快,但是在价格上、在避免贸易磨擦上却有很大的作用。”
据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着重于纺织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在中小企业产品开发,检测服务,信息化服务,现在正建立产业网联盟,依托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市场和广大的企业,有效收集信息,实现信息的完整性,通过信息化来完善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营销模式。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刘迎军副司长希望纺织产业要更多关注对国际市场的提高控制能力,然后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方面,注意到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
商务部今年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替想出去又不知道去哪或怎么去的企业搭建一个境外投资的平台。
刘迎军说:“走出去的企业在国外不但可以拓展市场,而且还能获得技术、理念、观念的思路,活动半径的扩大对他的眼界、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从长远上讲,企业走出去,在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增长外贸方式的转变也起到积极的作用。”